给新锐编剧开小灶
本报记者 刘臣君
聚焦新大众文艺,提升文化原创力,培养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新时代青年编剧人才,用更多精品力作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艺繁荣。近日,2025年辽宁省文旅融合演艺作品编剧班(第二届辽宁省高级编剧研修班)在沈阳开班。
本次培训从8月持续至11月。学员优中选优,由3家主办单位联合筛选推荐有文学创作潜力、具备戏剧或影视创作经验的青年创作者共25人。在学员结构上,25名学员中,90后有18人,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为辽宁编剧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另有少数为首届培训班优秀学员,形成“以老带新”的良性学习氛围。
本次培训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新大众文艺”导向与前沿性。一方面,紧跟行业趋势增设微短剧专项培训,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黎杨全、首都师范大学许苗苗等专家解析微短剧发展现状与创作逻辑,并安排自媒体编剧现场分享实战技巧;一方面,深度融合文旅需求,设置国家艺术基金政策解读、数字技术下的演出空间设计等课程,邀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规划处马明凯、沈阳师范大学陈家才等业内权威授课,兼顾理论高度与实践落地;一方面,培训课程涵盖新时代主旋律戏剧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现代表达技法、沉浸式戏剧设计,将从“戏剧+文旅”融合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授课。
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论+实践”深度融合。除集中授课外,安排观摩话剧《天算》、歌舞剧《西迁》等优秀剧目,并邀请《西迁》编剧李轻松与学员交流心得;组织学员走进省直及沈阳市艺术院团参观排练、开展采风,从生活与舞台实践中汲取灵感;培训班为每位学员配备指导老师,确保创作成果可落地、能转化。
培训期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许苗苗以《微短剧:从新媒介文艺到新大众文艺》为题进行授课。她强调,微短剧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的产物,更应成为连接大众情感、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形式。
针对辽宁本土网络文学IP向文旅演艺作品的转化,许苗苗教授提出了三点务实建议:一是打破“线上茧房”,通过亲身在地体验捕捉辽宁风土人情,赋予作品真实感和独特魅力;二是立足作家优势,不强求题材本土化,而是借助其对辽宁文化的深层理解,进行创造性改编;三是探索“小而美”的轻量化路径,结合网络文学和微短剧灵活性高、试错成本低的特点,创作与辽宁日常生活、传统艺术(如二人转)及城市空间紧密相连的故事,打造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黎杨全在同期创作班上以《微短剧的发展现状、文化逻辑与价值导向》为题授课。他指出,微短剧创作者应理解其内在规律,将社会议题与网络想象力结合,推动短剧从“流量快消品”向有文化厚度的载体转型。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 习近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 第一观察|势不可挡的伟大复兴,必将胜利的崇高事业
- 拾光纪·天安门城楼上,与习近平握手的6位老英雄是谁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 嘉奖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全体人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等出席观看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