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奇:把油田的团队精神带上赛场

杨胜奇(左)在比赛中带球。本报特约记者 李龙江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绿茵场上,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中间,40岁的杨胜奇格外显眼。他身穿盘锦队队服,奔跑、拦截、传球,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踏实和坚韧。那是在辽河油田日复一日工作中磨砺出的气质。
9月13日,第二届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迎来盘锦队与黑山县队的对决。杨胜奇不仅是场上队长,也是这支年轻队伍中3名“超龄球员”之一。他是辽河油田的一名普通石油工人,“周五比赛,周六周日休息,我请了一天假!”
盘锦队是本届赛事最年轻的队伍。主教练刁红亮介绍,队员大多来自盘锦各高中,以2008年、2009年出生的学生为主。正是因为整体年龄偏小,球队按规则补充了3名超龄球员,杨胜奇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我们从本地业余联赛中挑出来的,技术扎实、意识好,能帮这些孩子稳住阵脚。”
队里的雷皓森、林锦浩、张文泽、刘硕、常天瀚、王奕涵……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一开始都管杨胜奇叫“叔叔”,后来渐渐改口成了“杨哥”。他们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油田的故事,也学踢球的道理。
杨胜奇发现,这些孩子有冲劲、有技术,但太爱单干。“每个人都想一口气过掉对方全部队员再射门,学生比赛可以这样,但到了成人赛场,这就行不通了。”于是每次训练结束后,他常多留一会儿,和大家反复强调:“足球不是一个人踢的,就像采油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每个岗位都得协作,一环扣一环,才能成功。”
他这样比喻:“在油田,一台钻机要下钻、取样、输送,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足球也是,传球、跑位、防守,每个人都得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年轻队员听得认真,也渐渐明白了“团队”二字的分量。
尽管杨胜奇不断提醒大家要注意配合,但到了真正比赛时,年轻人还是难免紧张和冲动。对阵黑山县队一役,盘锦队最终以0∶4告负。赛后,大家低着头不语,杨胜奇却第一个走上前,拍了拍几个少年的肩:“没事,你们还年轻,接下来加强配合,一场一场拼!”
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就像每天在油田工作中检查设备、紧固螺丝那样,认真、细致、始终如一。他从不高谈阔论,却总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实际的行动,把石油工人那份忠诚、踏实、坚信团队的精神,带给身旁这群正奔跑在绿茵场上的少年。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