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首单“三并二”中欧班列发出
我省首单“三并二”中欧班列发出
实现“口岸即整合、换装即发运”一体化操作,全程运输效率提升25%以上

图为我省首单“三并二”中欧班列。 本报记者 金晓玲 摄
本报讯 记者金晓玲报道 10月1日,一列满载着机械装备、日用品等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鸣笛启程,驶向同江口岸,计划于次日抵达。10月2日、3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还将连续发运两列出口班列。上述3个班列将在同江口岸会合,它们装载着的124个40英尺集装箱将重新编组为两列班列,同时发往莫斯科最大的物流中心别雷拉斯特铁路场站,全程运输时间12天左右。
该组班列的顺利发出,标志着我省首单“三并二”集并运输中欧班列成功开行。这也是全国首列经同江口岸出境的“三并二”集并运输中欧班列。
为什么要进行集并运输?据介绍,在中欧班列运输过程中,由于中国铁路使用1435毫米标准轨,而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普遍使用1520毫米宽轨铁路,因此货物需在边境口岸进行换装。受多种因素影响,货物有时会在口岸等待较长时间,造成企业物流成本增加。
为提升班列运行效率,在铁路部门和沈阳海关的大力支持下,中欧班列(沈阳)创新采取“三并二”集并运输模式,在同江口岸仅需1天时间即可完成3列货物换装,并重新编组成两列,次日发往莫斯科别雷拉斯特铁路场站,实现了“口岸即整合、换装即发运”一体化操作,大幅压缩货物等待时间,全程运输效率提升25%以上。
同江口岸是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节点之一,2023年7月起通行中欧班列。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沈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经同江口岸开行“三并二”集并运输班列,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同江口岸运能,进一步做大做强东通道中欧班列,加快构建中欧班列多元通道体系。
年初以来,沈阳市充分发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央地合作优势,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构建高效集疏运体系,班列开行数量企稳上升,特别是今年第三季度,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