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岁月 厚植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陶阳
“赵尚志与日军作战百余场,令敌人闻风丧胆;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被俘,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0月3日,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小火炬”志愿服务队的孩子们在人群中格外亮眼,他们身着迷彩服、手持小红旗,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英雄故事。
假期,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大量游客,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缅怀峥嵘岁月,追忆革命先辈。博物馆通过专题讲解、实景演出、互动体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把英雄城市的英雄故事讲给更多人。
步入展厅,大家开启以抗战起点、抗战宣言、抗战足迹、正义审判等历史脉络为主线的沈阳抗战记忆之旅。生锈的钢枪、发黄的照片、详细的文献,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1年流亡师生与现代学生“隔空”相遇。上午10时,沉浸式情景演出《不朽的抗战》在主展厅上演,流亡路上的期盼与明亮教室的现实,两代人的精神碰撞深深打动着观众。孩子们“珍惜当下、立志报国”的誓言,更是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热泪盈眶。
《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沉浸式话剧《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之怒吼》同样震撼。讲解员王浩涵说:“结合展览和相关表演,我们为观众详细讲述抗战历史背景、英雄故事,让红色教育更具感染力、更入人心。”
公益讲解、党员先锋岗、老年人绿色通道、医疗救助站、热水供应站,博物馆气氛庄重、热烈,又洋溢着温馨暖意。东北育才学校丁香湖小学五年级的小小讲解员李浛嘉在义务宣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她说:“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我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让我们拍张合影吧!”在残历碑前,辽宁大学的路峰和室友说着。镜头中,他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久后,他们将各赴前程,而这座英雄城市的抗战精神、英雄故事,也将传到更远的地方。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