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吃蒿柳 沙地安新家
本报记者 候森
传统经验中,柞蚕需要在山上养,喂柞树叶。但本月初,记者在彰武县却看到了一件新鲜事儿:柞蚕在沙地里养,喂蒿柳叶。
这一幕出现在彰武县大德镇欧李山下,百亩灌木林郁郁葱葱,约2米高的蒿柳树上挂满了柞蚕茧。
这样放蚕能行吗?
“效果太好了,100亩示范基地,平均一亩出40斤蚕茧,1斤能卖35元。当年投入,当年回本。”面对记者的疑问,阜新市彰武草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罗雨亭一边用手撕下缠绕在蚕茧上的蒿柳叶,一边兴奋地说,“这些年治沙,彰武建起了一片片‘绿色银行’,但咋能从‘银行’里提出钱来?通过蒿柳养蚕这种沙地经济新模式,大伙儿看到了商机。”
蒿柳也叫菊花柳、香蒿柳,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种植后能迅速扎根沙地,形成稳固的防风固沙体系。同时,蒿柳叶的蛋白含量还高,非常受柞蚕宝宝的欢迎。
“这种技术在内蒙古、新疆都开展过,但是在辽宁沙地种植,我们是第一家。今年试种的8个品种里,中叶蒿柳效果最好,它既适应彰武沙地又适合柞蚕养殖,甚至比柞树还好。”技术员周建扶着一株长势旺盛的中叶蒿柳说,“蚕卵从孵化到见茧只需要20多天,40多天就能完成一个养殖周期。7月放蚕,9月就能陆续开收,比传统柞树养蚕还能省下二三十天。”
今年59岁的彰武县西六镇村民文志新,在彰武草原生态公司负责蒿柳养蚕。“蒿柳好侍弄,除了浇水、滴肥,别的啥也不用管。放蚕也简单,看住鸟就行。第一年买蒿柳段得投钱,往后每年平一次茬,能连收30年。”文志新打算明年帮表弟把家里的100亩沙化地全搞成蒿柳养蚕,一亩地至少能产出1000元。
“这些‘平茬’剪掉的蒿柳枝条还能卖钱。”罗雨亭掰下一株直径8毫米左右的蒿柳枝说,“现在很多沙区开展蒿柳养蚕,蒿柳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切成20厘米长的段,一亩能出2万段,一段卖到3毛钱。就算过几年,买蒿柳段扦插的少了,蒿柳蛋白含量高,枝条粉碎后还能做饲料和菌棒,年年收入都差不了。”罗雨亭和文志新对视后,都笑了起来。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