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非遗美食漫游辽宁山海
本报记者 杨竞
暮色中的本溪枫叶广场上,东北秧歌的锣鼓点燃了夜晚的宁静,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软烂入味的朝阳南园猪脸、微辣鲜嫩的铁岭朝鲜族泡菜、皮薄馅大的沈阳老边饺子……各类非遗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游客一边品尝一边用手机记录。近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本溪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的“寻味非遗·畅游辽宁”2025非遗美食特色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暨辽宁省非遗国潮购物月在本溪启动。活动以“非遗活态传承+文旅消费升级”为主线,旨在深挖饮食类非遗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推动非遗从“保护”向“活态传承、价值转化”跨越。
市集上,60多个展位汇聚了60多个非遗项目,香气四溢,风味交织——从本溪羊汤的浓香、抗联煎饼的粗粮香甜,到满族酸汤子的酸爽开胃;从牛庄馅饼的香脆可口,到老龙口白酒的醇厚芬芳……每一种味道,都是辽宁风土的生动表达。“尝一碗地道的桓仁米饭,你就能理解什么是山水孕育好物产。”一位摊主向记者介绍。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参中堂将人参文化与饮食体验深度融合,推出人参宴、参茶饮等项目,多重感官体验极大地催生了消费的乘数效应。
据介绍,今年以来,辽宁围绕“山海有情 冬暖辽宁”等主题,推出18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涵盖“关东风情·匠心传承”“海陆交响·文化盛宴”“山海相依·文明华章”等主题,将非遗美食体验融入旅游全过程。在大连长山群岛,游客不仅能品尝地道的海鲜,还能跟随老渔民学习辨识海产,体验渔家生活;在沈阳中街,老边饺子的制作过程成为一道观赏性极强的风景;在盘锦红海滩,虾油虾酱的传统制作技艺让游客领略到“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
本溪以“非遗+旅游”为笔,以“美食+国潮”为墨,将非遗代表性项目引进本溪水洞、五女山、关门山等核心景区。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品尝到东北特色非遗美食。
走出本溪水洞,不远处的小市一庄以东北大席菜为代表的非遗美食体验受到游客欢迎,80余道菜品既保留了东北传统风味,又融入本地特色,成为游客了解本溪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据介绍,今年国庆假期,小市一庄跻身全国热门景区榜单,成为年轻游客县域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非遗美食犹如本溪枫叶脉络,记录着辽宁人民生存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尹忠华介绍,我省非遗四级名录体系中,传统技艺类中的饮食和酿造类项目共有353项,其中省级以上36项,这其中就包括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辽菜传统烹饪技艺、沟帮子熏鸡制作技艺、普兰店田家黄酒酿造技艺、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喀左塔城陈醋酿造技艺等项目。
“辽宁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饮食文化。朝鲜族打糕、满族的八大碗、回族的烧麦等,这些民族的饮食传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辽宁非遗美食的多元格局,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辽宁大学教授江帆说。
责编:刘新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