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亿投资推进电网建设
本报记者 刘大毅
清晨的辽东湾,朝阳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力铁塔镀上一层金辉。在500千伏辽滨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经理王世国正带领100余名施工人员有序推进线路架设。“这段施工要跨越3条高压线路,技术要求很高,我们正在全力攻坚。”王世国说。
这项“十四五”重点电网工程的建设,将为临近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储备充足动能。放眼望去,华锦阿美数十座巨型装置已初具规模,建成后将成为辽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这样充满活力的建设场景,正是“十四五”时期辽宁电网发展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东北电网负荷中心、网架中心和清洁能源消纳中心,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在辽宁投资超千亿元,创历史新高。从渤海之滨到辽东山麓,从辽北平原到辽西丘陵,一座座电力铁塔拔地而起,一条条输电线缆穿越城乡,编织着辽宁全面振兴的能源动脉。
及至今日,辽宁电网骨架日益强健,盛京、登台、川州、析木等10座500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逐步构建起以中部内外层双环网为核心、西部南部环网为支撑的现代化电网体系。这个日益完善的电网骨架,让辽宁的供电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从2020年的4000万千瓦跃升至2025年的5000万千瓦。同时,500千伏变电站实现全省14个地市全覆盖,标志着辽宁全域主干网架完成系统性升级。
科技创新为辽宁电网装上“智慧大脑”。在刚刚投运的500千伏西泉变电站现场,国网辽宁电力科技创新部计划科研处处长张宏宇向记者介绍:“这座变电站系统示范应用了5个方面16类原创技术成果,实现了设备从核心材料、关键芯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全链条国产化。”
不仅如此,国网辽宁电力还成功组织实施全球首次新型储能黑启动城市电网大容量火电机组试验,这项突破性技术为极端情况下电网安全韧性建设探索出新路径。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辽宁电力还投运了国内首套66千伏直挂型高压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国内首套10千伏磁偏置超导限流器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创成果,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电网建设的温度,最终要由千家万户来感知。在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漫谷度假小镇,副经理任淑红欣喜地说:“现在电压稳了,就算旅游旺季同时开20多台空调,也不会出现异常。”这样的变化,源于国网辽宁电力持续打造的智慧配电网建设。与此同时,优质服务不断升级——在沈阳华晨宝马园区,第六代电池产线在稳定电力的保障下平稳运行;在葫芦岛,供电人员经过83小时47分钟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中海油项目送电任务;在全省范围内,“三零”服务已惠及49.1万户用户,累计节省办电成本63.84亿元。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善,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电力服务提升带来的获得感。
步履铿锵,永攀高峰。面向未来,辽宁电网将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更加智慧、绿色、可靠的电力供应,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责编:王世海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