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大酱里的“非遗”香

位于辽河老街的营口大酱园,节假日旺季时,前来参观、购物的游客有近万人次。

郑友和大酱由古法酿造,要在酱缸里晒足180天,在阳光的催化下完成风味转化。


封闭式流水线、无菌操作和全自动系统检测,保障了大酱的口味和品质。
大酱的品牌和口味在不断更新升级,营口人却将时间、技艺和心思花在一个“酿”字上。以质量上乘的东北大豆为原料,佐以用非遗方法晒制的海盐,再以非遗技艺晒足180天,等待大豆静静地、自由地发酵,在动静相宜的转化中,打造出让人叹为观止的风味。
100多年前,东北的优质大豆与营口出产的海盐相互碰撞,诞生了营口传统大酱。1861年,营口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对外开埠口岸,也是大豆出口的集结站。为提升大豆的附加值,人们把大豆压榨成豆油、制作成大酱,油坊和酱坊随之兴盛起来。
大酱的传统制作工艺烦琐,需要经过种曲培养、原料处理、制大曲、发酵等环节。营口地处北纬40°,气候温和干燥,日照充足,有适宜制酱的“小气候”。
1895年,郑友和开办了一家酱园,历经五代传承,如今,酱园已变身为现代化食品厂。郑友和大酱一方面坚持非遗技艺——郑氏酿酱法遵循12道传统工艺,纯黄豆发酵,让美味和营养完全释放。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式流水线、无菌操作和全自动系统检测的生产车间,不断研发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产品。郑友和大酱还进军直播电商领域,在各大电商平台东北大酱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本报记者 侯悦林 文 李国颖 摄
责编:徐 硕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