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灶台到舞台、从工位到C位、从退休到“进修”——“在市民文化夜校里发现了另一个我”

夜校学员在“钢韵非遗·夜耀钢城”舞台上齐舞《黑土欢歌》,展现风采。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竞
核心提示
马头琴声浑厚悠扬,舞姿展现出对黑土地的深情,二重唱传递奋进力量,相声用方言引来全场笑声……近日,“钢韵非遗·夜耀钢城”辽宁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暨文化夜校成果展演在鞍山举办。此次展演,台上堪比专业水准的表演者,全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是全职妈妈、公司接线员、大厂程序员、退休职工等,因“市民文化夜校”而相遇,从灶台、办公室走向舞台,从零基础成长为闪耀的“民星”,共同展现出文化浸润带来的自信与风采。
“灶台烟火气让我温暖,舞台上的灯光让我闪亮”
在省文化馆承办的“钢韵非遗·夜耀钢城”的舞台上,贺鑫超,这个曾经的全职妈妈,以一首歌曲《我相信》完成了从灶台到舞台的蜕变。她的生活曾被孩子和家务填满,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重复了3年,她渐渐忘了自己曾经是个爱唱歌的姑娘。
2024年夏天,趁孩子午睡时贺鑫超刷朋友圈,一条暖黄色海报的动态视频突然闯入她的视线:“阜新文化夜校开班预告”,她内心的歌唱情结被触动了:“年少时我也爱唱歌,却从没机会系统学,现在是不是也能试试?”
第一次上课,她特意提前半小时出门,给自己化了淡妆,穿了件许久没穿的连衣裙。走进教室,大家笑着打招呼,她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可真正开始学习时,困难却接踵而至,五线谱像 “天书” 一样,密密麻麻的音符让她头晕;气息控制总不到位,唱不了两句就觉得嗓子发紧;课后练习时,刚找到感觉,孩子哭闹就得赶紧抱……
贺鑫超说:“以前觉得时间都被家务占满了,现在才发现,只要想挤,总能腾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努力,3个月后,阜新文化夜校举办学员汇报演出,上台前,她手心全是汗,脑子里一片空白,可当伴奏响起,她就兴奋起来,跟着旋律唱了起来。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贺鑫超看着台下为她加油的丈夫和孩子,眼眶瞬间湿润了!
如今,贺鑫超不仅声乐课成绩优异,还在夜校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贺鑫超说:“灶台边的烟火气让我温暖,舞台上的灯光让我闪亮,这两种生活我都喜欢。”
“现在一跳舞,就觉得自己像被点亮的灯”
舞台上,祖艺文与舞蹈队的伙伴们以一支《奔腾》舞出了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走进夜校是一次充盈心灵、探索人生更多可能的积极尝试。”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祖艺文感慨道。
我省自2024年4月启动文化夜校活动以来,短短数月,便成功在鞍山、阜新等地开设分校,并深入鞍山海城等县区,得到了广泛认可。
祖艺文的工作,每天都被文件和 会议填满。长时间的久坐,让她的腰背僵硬得像块石板,穿裙子时,后背僵硬的线条也不好看。一天,她无意间看到了文化馆公众号关于夜校的推文,舞蹈班学员一起拉伸的照片吸引了她,于是,她赶紧报了名。
初学时,她的肢体像被冻住了,手也不知往哪儿放,老师不停地鼓励她,“别着急,慢慢来。” 祖艺文慢慢放松了自己,不再躲在后面,而是主动站到前排,跟着老师的节奏练习。
现在的祖艺文,脊背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了, 同事们都夸她有文艺范儿 。“以前的我,成天埋在文件堆里,默默无闻,没什么存在感;现在一跳上舞,就觉得自己像被点亮的灯,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祖艺文笑着说。
同祖艺文一样,梁挽坤也是整天围着电脑转,从事大数据管理工作。 梁挽坤喜欢唱歌,却唱不好,每次和朋友去 KTV,总躲在角落不敢亮嗓。看到市民夜校招生,她立即报了名。
“文化夜校”使她找到了“沉浸在热爱里”的快乐。从基础班到进阶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 从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到如何用声音表达情感,梁挽坤的体会是“唱歌不是炫技,是把心里的感受唱出来”。之后,朋友聚会时,她自信地笑着拿起麦克风高歌起来,朋友调侃:“你现在成‘KTV 麦霸’了,不再是那个躲角落不敢张嘴的你了。”
“夜校3年,就像一场温柔的蜕变”
在“文化夜校”,不仅全职妈妈、年轻人能找到归属感,退休人员也能找到新的追求。邸颖是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退休人员,在岗时,是苗木技术人员。退休后,生活突然失去了节奏,她很不适应。直到报了夜校,她的生活才重新有了明亮的色彩。
2024年秋天,一位同事给邸颖看自己在夜校课上的照片和视频。邸颖很动心,跟着同事来到省文化馆,加入了市民文化夜校的队伍。
第一次国画课,是画松树,她拿着画笔迟迟不敢下笔,老师鼓励她把自己最熟悉的樟子松的松针、树干画出来。 她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棵大樟子松,下笔时,笔尖仿佛有了方向,虽然线条还有些生涩,但画的松针格外细致,一看就是熟悉松树的人画的。
除了国画课,她还报了声乐课和古筝课。 去年年底,夜校举办“新年文艺汇演”,她独唱了《牧羊曲》。演出那天,她站在舞台上,灯光照在身上,耳边响起伴奏,她跟着旋律唱了起来:“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优美的歌声,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邸颖在夜校里找到了诗意的生活。“夜校3年,就像一场温柔的蜕变。它不仅教会我声乐、古筝、国画的技艺,更让我在市民文化夜校里发现了另一个我。”邸颖笑着说。
“夜校热”折射出什么?有专家认为,看是“无用之用”的课程,受到职场人的追捧,折射的是终身学习的魅力。终身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证、升学,而是为了拓宽视野、充实生活。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