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用数智化转型塑造发展新优势
本报记者 韩宇浩
机器嗡鸣,刀头在程序驱动下精准移动。在沈鼓集团转子车间,数控铣工组组长王群熟练地打开MES(制造管理系统),对照高清电子图纸,在数控机床上调整参数,开始新一轮的生产工作。
“数字化车间建成以来,每年可节约纸张190余万张。以往生产制造环节需要打印的工艺指令单和图纸,现在都通过MES进行分发,不仅清晰度高、可无损放大,还能将任务实时分配至每一台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沈鼓集团转子车间副主任于晃介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数智化转型是关键。”于晃说,“以前需要大量的统计人员,负责统计车间各个班组每天、每月的工时,以此分析当月产能。现在所有统计由MES实时输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数字化带来的提升,还体现在设备管理与生产调度方面。在车间管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OEE(设备综合效率),用来衡量设备利用率以及加工效率。
在沈鼓数字化车间运营管理系统大屏幕上,转子生产进度、关键件完成率、一次交检合格率、工作总量分析等各项指标错落有致、闪烁跳动。“全会对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车间的关键核心设备联网率达到了100%,制造数据完全实现数字化采集和传输,并且实时更新,便于管理人员掌握当前设备工作状态与加工效率。”于晃又补充道,“高效的任务分配与生产调度系统就像一台‘新引擎’,驱动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0%至30%。”
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在产品的后期维护和客户服务方面,数字化系统更发挥着提前预警的重要作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全面掌握机组在客户现场的运行状况。通过监测振动、压力、温度、流量等一系列参数,可以精准识别潜在问题与风险,并及时向用户发出预警。”在沈鼓云平台设备健康监控中心,信息数据中心主任郝玉明告诉记者,沈鼓集团10年前就开始建设大型机组远程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截至目前,平台已经实现了1万多台大中小型设备的远程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为用户避免损失近10亿元。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优势产业,充分释放其潜力,推动其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沈鼓集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贯追求。”郝玉明告诉记者。
责编:姚晟琦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