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远洋巨轮装上国产“绿色心脏”
恒力重工自主生产首台双燃料发动机成功交付
为远洋巨轮装上国产“绿色心脏”

图为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发动机。 孙鹏伟 摄
本报讯 记者侯国政报道 近日,大连长兴岛恒力重工产业园传来喜讯: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发动机成功交付。这标志着恒力重工已完全具备绿色燃料发动机制造能力,实现了在绿色船舶动力领域自主生产的重大突破。
首台双燃料发动机型号为6G60ME-C10.5-LGIP-HPSCR,机身高12米、重450吨,最大功率达2.3万马力,采用LPG或柴油作为燃料,在显著降低船舶运营成本的同时,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最严格的TierⅢ排放标准,获得了船东、船级社的一致认可。
发动机作为远洋巨轮的“心脏”,对船舶安全稳定航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恒力重工成立运营初期,便注重“造船”与“造机”齐步走。
去年9月,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交付,恒力发动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船舶建造领域“船等机,机等轴”的瓶颈,助力恒力重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备的造船基地。起步就要领先,恒力重工第一台发动机就成为行业第一批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产品。
今年,恒力重工新建发动机总装二期车间投用,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机型挺进。该车间是全球生产装备能力最强的高端船用发动机总装车间之一,恒力重工首台LPG双燃料发动机就是在这里盛装亮相。目前,该车间同步生产的甲烷双燃料8G95发动机即将交机,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依靠强大的设计研发力量和完全自主生产能力,恒力发动机短时间得到市场充分认可,发动机订单已排至2029年。全面达产后,恒力重工可年产发动机180台,成为中国单体最大的船用发动机制造企业,可覆盖G95及以下机型,并实现LNG、LPG、甲醇、氨4种低碳零碳双燃料发动机全覆盖。
责编:李 明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时政新闻眼丨韩国之行收官日,习主席这些声音值得铭记
- 经纬线·2026,APEC第三次开启“中国时间”
- 金色相框|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走!见证一场氛围感拉满的欢迎仪式
- 特稿|为开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合力——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近镜头|中国接任APEC东道主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