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在辽宁㉕ | 元青花八棱罐: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绝世珍品
文物 档案 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 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因造型呈八棱状而得名。罐身硕大,圆唇、直口、鼓腹,腹部以下逐渐收敛。罐身采用幽静深沉的釉下青花,釉层滋润,青中泛紫、淡雅柔和,宛若一幅水墨画。同等器形和尺寸的元青花瓷器目前存世仅有两件,国内唯一一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辽博镇馆之宝。
青花八棱罐组成部分示意图
本报记者 吴 限 李海卉
本期导读
辽宁省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名叫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其器型呈八棱形,罐身硕大,胎体厚重,质地晶洁,图案精美,是青花瓷器中十分罕见的精品。它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代表了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更在于它印证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包容并蓄的历史。
壹
元青花八棱罐是辽博镇馆之宝
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以下简称“青花八棱罐”)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等器形和尺寸的青花八棱罐在世上仅发现两件,另一件在泰国。
这件青花八棱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呈八棱状。青花八棱罐采用幽静深沉的釉下青花,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水墨画。
辽宁省博物馆典藏部主任李慧净说,常见的元青花瓷器大多呈圆形,八棱造型很罕见。瓷器行有句老话:“一方顶十圆”,说的是一件方形器的制作工艺顶得过十件圆形瓷器,而八棱形比方形器难度更高,所以这件青花八棱罐从器形上就很难得。
元代存续不到百年,再加之青花工艺的复杂,所以元青花在当时烧造数量有限,完整流传到今天的元青花少之又少。“这也是它从元代一直到今天很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李慧净说,目前,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只有少数的博物馆有收藏,民间几乎难得一见。而如此硕大、精美的元代青花八棱罐历经七个世纪的光阴能够完好地流传到现在,更是罕见。
李慧净介绍,到目前为止,公认完整的元青花瓷器有300余件。其中,200多件在国外,国内只有100多件。辽宁省博物馆收藏5件元代青花瓷器,器形丰富且典型,工艺精湛,均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贰
青花八棱罐烧造于元代至正年间
元代青花瓷俗称“元青花”,因其创烧于唐代,盛行于元代,且绘画所用钴料烧制后呈现青蓝色而得名。
元青花是用天然的钴料在素胎上面用毛笔绘出花纹,再施釉,经过1300℃高温烧造而成。元青花重要的艺术价值一方面是它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陶瓷装饰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元青花的彩绘是釉下彩,灿烂的釉彩表面附有清亮的透明釉,掩映且保护着它的釉彩,一经烧造,永久保存。
在辽博“和合中国”文物特展上,记者有幸见到这件青花八棱罐。记者发现,青花八棱罐的底部没有款识。那么,专家是怎么断定它是元代的青花瓷呢?
李慧净解释,关于元青花的断代问题曾经在国内存在长时间的争论。一方面是由于元青花瓷器的文字记载非常有限。人们普遍认为青花瓷是明朝才创烧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瓷器是从明代永乐年间才开始写底款的,元代的大多数瓷器上没有款识、文字,这给青花瓷的断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952年,美国一位古陶瓷研究者在英国发现一对青花龙纹大瓶,上面有“至正十一年”字样的铭文。“至正”是元惠宗年号,“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这说明至少在元至正十一年中国就已经制造了这种造型的青花瓷器。由于有准确的铭文纪年,他将这对青花瓶作为元青花瓷的断代标准件,同世界各地的青花瓷器进行比较。这一标准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公认,学术界将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元青花。
辽博珍藏的青花八棱罐无论从造型和装饰风格,还是从绘画技法来看,都具有鲜明的“至正型”元青花的特征,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叁
元青花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
业内人士把青花瓷比作舞台上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它的珍贵不仅在于它代表了中国瓷器的高峰,更在于它印证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包容并蓄的历史。
李慧净说:“从深层意义上说,元青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是蒙古族文化、汉族文化和中亚、西亚文化的融合产物。”青花瓷虽然在唐代开始创烧,但它真正走向成熟,成为“国瓷”,并被世界人民喜爱却是在元代。
为何青花瓷会在元代大放异彩?李慧净认为,这其中有3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政治原因。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疆域最广阔的一个时期,也被认为是一个开明包容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元青花,显然也与当朝统治者的热爱和推崇密不可分。李慧净说,北方游牧民族对蓝天白云有着特殊的感情,对蓝白二色也尤其喜爱,青花恰恰符合这一审美标准,因此蓝白色构成了青花瓷的基本元素。同时,元朝统治者重视手工制造业,颁布从业人员保护政策,从客观上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大批工匠包括西亚工匠进入景德镇,为青花瓷生产提供了基础。
其次,对外贸易的繁荣。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瓷器和茶叶逐渐取代丝绸等货物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元朝秉承了宋朝开放的国策,非常重视海外贸易,青花瓷贸易成为元朝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在此期间,江西生产的青花瓷大量销往中亚地区。当时,朝廷还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管理机构——浮梁瓷局,管理内外陶瓷贸易。
同时,中亚、西亚的音乐、绘画、习俗、手工艺品也传入中国, 多个民族文化融合影响到更广大的区域,使青花瓷的市场更加广泛。
其三是材料上的融合。元青花瓷器所用进口钴料被称为“苏麻离青”“苏泥勃青”等,这些音译名称的来源与钴料产地息息相关。根据考证,元、明时期我国进口钴料产地主要是伊朗,进口钴料的名称由伊朗地名“苏莱曼”或“萨马拉”音译而来。行走于丝绸之路的商人将产自西亚的钴料、器形及纹饰带到我国,与景德镇的高岭土结合,烧制成具有多重文化特色的青花瓷器。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考古人员将该船命名为“黑石号”。沉船上有6万多件唐代瓷器,其中就有青花瓷。“黑石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瓷器,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各时期的青花瓷器,足以证明青花瓷当时是世界贸易交流的重要商品,其艺术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更为世人所深爱。
李慧净因此指出,元青花瓷器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层次繁多的绘画风格尽管与前人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但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是在与多个民族文化不断交融中发展壮大的。
(本版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手记
民间征集来的国宝
吴 限
元青花瓷器的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元青花八棱罐是如何来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呢?这要从4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说起。
1977年,鞍山市文物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一天,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文物收购站,从包裹里掏出一件体形硕大,绘有多层纹饰的松竹梅纹八棱罐。
只见这件瓷器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与之类似的文物,一时间无法做出判断。
聊天中,该男子讲道,自己祖籍山东,后随父母定居鞍山。这件青花八棱罐是祖上传下来的,但家里人没把它当回事,一直用它腌咸鸭蛋,还差点儿被砸碎了。这次,他奉母命将瓷罐包好,送到鞍山市文物收购站。
当时,因工作人员也无法确认青花八棱罐的年代和价值,只认定它是一件古瓷,于是就付给了该男子一些粮票和部分现金,将此罐收购。之后,工作人员向鞍山市相关部门汇报了此事,文物局派专家前来鉴定。专家看过器物后,非常惊讶,因为从胎质、造型、绘画、花纹布局等方面看,它都是较为罕见的文物。
文物工作者马上将这个发现向省博物馆汇报,省里的专家也不确定这件罕见的八棱罐究竟是哪个时期的文物,恰巧北京召开一个全国收购文物展览,省文物部门将这个八棱罐送去参展,结果震动文博界,它被确定为难得一见的元青花瓷器精品。
北京展出结束后,青花八棱罐被运回沈阳。后经上级部门决定,拨给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成为辽博的镇馆之宝。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