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身边榜样 争当振兴先锋
学习身边榜样 争当振兴先锋
——我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选登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委组织部在“七一”前组织开展“身边榜样”学习宣传活动,对全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总结宣传。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这些优秀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模范榜样。在他们身上,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
洪家光 1979年12月生,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车工、高级技师,党的二十大代表。洪家光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职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冠军等荣誉。
技艺精巧到极致是什么样?是倾注心血的精密加工,是让加工工装工具再精确的精心雕琢。
洪家光用20余年的时光打磨,在组织的培养下,在航发的舞台上,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首席技师,走上了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洪家光团队加工的是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专用的工装工具产品,这些工具主要用来加工航空发动机。发动机用的零部件精度要求非常高,洪家光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追求精益求精。
一次在加工精密工装工具时,恰巧当时掌握此项技术的师傅生病住院,洪家光就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他在当时的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的情况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他就重做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他就想办法将小托盘固定……
几年时光,无数次尝试,洪家光与团队最终研发出一套用于打磨叶片成型砂轮的金刚石滚轮工具,被叶片加工厂使用后,加工叶片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44岁的洪家光先后完成一系列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一连串制造难题。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他以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工作室团队申报并授权30余项国家专利,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成果转化百余项。
洪家光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国工匠梦”,他梦想的背后,是“航发人”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
丁仁彧:主动请缨的“重症医疗队队长”
丁仁彧 1980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辽宁第五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丁仁彧白衣执甲、勇于担当,在与死神的较量中,一次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2017年5月,丁仁彧参加了辽宁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并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席专家。他毫无保留地把床旁心脏超声、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援疆一年,他带领团队成功救治近800名危重病患者。
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丁仁彧主动请缨,临危受命,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的队长。当年2月2日,他带领150名医护人员,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三病区和四病区80张床位,集中救治重症和极危重症病人。
丁仁彧带领辽宁重症医疗队率先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提升。接管病房后,医疗队迅速建立“管床医生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基础医疗制度,并成立质控小组对医疗质量进行追踪改进,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两个病区创造26天零死亡的成绩。其中,三病区成立“迷你ICU”,创造了三病区40天零死亡的纪录。
作为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丁仁彧还先后奔赴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辽宁省葫芦岛市、青海省格尔木市等地,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援鄂期间,丁仁彧担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70余名非党医疗队员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11名优秀积极分子“火线入党”。
吴振华:让雷锋社区品牌熠熠生辉
吴振华 1968年8月生,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她任社区党委书记的15年里,积极打造雷锋社区品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她曾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好人、辽宁好人·身边好人。她所在的雷锋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辽宁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等荣誉。
2008年3月,吴振华刚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时,社区没有围墙,道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没有路灯……吴振华为此忙个不停。楼院建起了围墙,院里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雷锋广场和红色文化长廊。社区道路从硬化到亮化再到绿化,楼道灯、墙体灯、路灯一应俱全。社区内的大事小情,居民们都逐渐习惯了找吴振华。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期间,38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
2013年,吴振华在望花区带头创办了“党员家庭代办站”,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倡导社区每名党员像螺丝钉一样贡献自己的力量。代办站除了为本楼老弱病残人群提供一些照料性服务,还为有实际困难的居民提供代办各种证件、代缴各种费用等服务。辖区13个商业网点、24栋居民楼都建立了代办站,整个社区建成了“8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累计为居民代办各类事务2万余件,为群众办实事近2000件。
吴振华通过设立爱心资金、创立雷锋文化大讲堂、成立党支部夜校、举办雷锋文化艺术节等工作载体,扎扎实实地把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向深入。雷锋社区先后与驻街23家单位、团体结成共建对子,争取资金修建雷锋广场、社区党建文化墙等。社区先后成立了“党员先锋”“锋行万里”“好邻居”“刘素香”“向日葵”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救助、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20余项便民服务,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
徐恩惠:历时20年自投资金创建红色教育基地
徐恩惠 1942年4月生,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经理。他个人出资创办“党建汇展”“党史和国防教育”等4个展馆,义务接待省内外参观者36万余人次,被多个单位作为思想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人虽退休,但思想不退休。数十年来,徐恩惠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2800余篇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党史知识等200余卷册。
徐恩惠经常受邀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讲党课,始终坚守五条自律,即“自带一瓶水、自写一篇讲稿、讲课一小时、不要一分报酬、树立一名党员的好样子”。一次去盘锦市委党校讲课,市委党校给他1000元讲课费并请他签字,他签上“此1000元留给党校他用,我不要”。多年来,他义务讲党课500多场。
以“共同富裕”的理念创办企业,相继解决了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徐恩惠不在企业领一分钱工资,年终不分红。他将企业收入全部用于保职工就业、保工资发放、保税收缴纳、保党建费用、保扩大再生产。他连续16年义务维修军车80余台,价值超50万元。
徐恩惠历时近20年,自办1500平方米红色展馆。从全国各地收购退役老军车、摩托车、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用过的服装、旧弹壳、缴获敌军的服装、证件、实物,以及800多枚军功章、纪念章,1700多件历史文物,共54个展柜展示。用300多块图文并茂展板、8块电子显示屏和专题片,创办了“党建汇展”“党史和国防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4个展馆。共青团盘锦市委、盘锦市妇联、盘锦市工商联、盘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关单位将其作为政治思想教育基地和学党史培根铸魂基地。
陈帅:舍生忘死的“铁胆英雄”
陈帅 1972年1月生,锦州市公安局反恐怖工作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一级警长。从警18年来,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最美基层民警、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最美警察等荣誉。获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
陈帅临危不乱、刚勇果敢,被群众誉为“铁胆英雄”。
2005年,在破获一起跨省特大系列盗车案中,刚参加工作的陈帅主动请缨化装成买赃车的人,卧底侦查3天后,与犯罪嫌疑人接头,并一步步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缴获赃车29辆。
2018年9月8日晚,在锦州市古塔区,一名犯罪嫌疑人持刀将路人砍成重伤后,潜逃至家中并挟持两名人质。陈帅带领特战队员赶到现场,在门口开展攻心工作。犯罪嫌疑人情绪亢奋,释放厨房燃气,双手多次探身窗外,持刀向楼下挥舞,与门外警察展开言语激烈的对峙。陈帅带领特战队员强行破拆房门,冲入房间,在近距离搏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中的尖刀深深刺入了陈帅的左臂。他强忍剧痛,牢牢地将犯罪嫌疑人持刀的手腕控制住,最终将其按倒在地,其他参战警力协作将犯罪嫌疑人抓捕。陈帅手臂上从此多了一道缝了48针的刀疤。
在一次追捕重大杀人逃犯中,陈帅仅靠抓住一根树枝,在悬崖峭壁上与犯罪嫌疑人谈判近3个小时,直到犯罪嫌疑人思想崩溃、尖刀掉落,陈帅趁机上前将其制服。在缉毒卧底中,他时刻在刀尖上行走,几次差点暴露,最后打掉了当时最大的贩毒集团。
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从警18年来,陈帅带领反恐队员、突击队员先后参加省级以上比武竞赛16次,并多次获得优秀成绩,打击各类违法犯罪48次,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指挥并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7起。近年来,陈帅为公安系统各单位培训专业巡特警人才523人,每年组织反恐相关培训60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
张庆年:一个“村官”15年创造七个变化
张庆年 1962年3月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村624户家家有项目。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
张庆年带领村民致富,15年来创造了令人称赞的七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从2008年官营子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跃升到如今的4万元,存款超过100万元的超过100户。
自2008年张庆年主持村委会工作以来,将稳定粮食、发展棚菜、扩大养殖、改善民生作为当时全村发展方向。从暖棚开工建设到生产,从育苗到定植,用百姓的话说:“张书记好像长在了棚区……”通过扣棚,村民收入比之前大幅增长。张庆年带领村“两委”先后建设高标准暖棚近1500亩,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第二个变化:全村发展节水灌溉农田1.6万亩。
2012年,张庆年引进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工程历时2个多月,他在田间足足守了2个多月。
第三个变化:在官营子村,村民邻里和睦,多年无打架斗殴现象,大事小情不出村。
第四个变化:“庆年家庭农场”农业产值达到2500万元左右。2013年7月,张庆年在阜新市率先成立“庆年家庭农场”,采取承包、代耕和入股3种方式,流转耕地2万亩,全部配套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粮食产量平均提高50%以上。
第五个变化:在张庆年的带领下,官营子村形成了以“庆年家庭农场”为“圆点”,北区棚菜基地、东区养殖基地、西区高产高效种植基地、南区林果基地四大产业格局。
第六个变化:村集体总收入从零增至超百万元。村集体现有牲畜养殖场地150亩、蔬菜大棚200栋、果园2000亩以及农机具仓库、粉坊、豆腐坊、农贸市场、养老中心等资产,总价值过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
第七个变化:村民们从低矮平房搬上高楼。
村内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集中居住小区,自动上下水,10年不交取暖费。村集体又建暖棚菜园和棚间空地裸地菜园,免费提供给小区村民使用,还在小区绿化带栽植果树,确保村民一年四季有菜种、有果吃。
姜妍:让重大装备跳动“中国芯”
姜妍 1973年9月生,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透平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她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她潜心钻研先进技术,实现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历史性突破。姜妍获得国家专利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姜妍在普遍以男性居多的工程师群体中是那么不起眼,深蓝色工装在她身上总显得肥大。可她却被誉为“国家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在几十米的钢铁巨龙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设计神话。
在沈鼓集团设计岗位上工作的20余年,姜妍不断攻克国家大型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卡脖子”难题。她主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45万吨/年、第一台100万吨/年、第一台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均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而且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
姜妍永不服输、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压缩机业务,在攻克难关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短短几年时间,她带领设计团队又实现了乙烯压缩机140万吨、150万吨的新跳跃。
姜妍先后研究开发了企业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堪称辅机“巨无霸”,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完成了双管板换热器的研制,填补了企业技术空白。由她主导开发研制的国内温度最低的-110℃乙烯压缩机,成功终结了乙烯压缩机必须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我国在世界特低温气体压缩机制造领域赢得了话语权;她主导负责的裕龙石化15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压缩机,成功研制出沈鼓迄今为止制造的机组最大、单机功率最高的裂解气压缩机组,再一次证明了沈鼓在大型乙烯装置用压缩机组研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今后继续在此类设备上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姜妍带领团队还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甲醇制烯烃装置产品气压缩机,并一举中标宁夏宝丰、宁波禾元和中原石化3个项目,成功打开了煤制油这个未来千亿产值的新兴市场,为企业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侯贵:20年间把2400余亩沙丘变成绿洲
侯贵 1951年7月生,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20年来,他把一座座流动沙丘变成了绿洲,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绿化先进个人、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
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曾饱受流沙之苦。1975年入党后,侯贵担任西树林村党支部书记,并在西树林村与老窝堡村合并后担任村委会主任。1999年春季的一天,看到村民们刚栽下去的一片秧苗田一夜之间就被狂沙吞噬,侯贵再也坐不住了,他辞去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走进沙丘深处植树造林。
侯贵找到彰武县四合城镇国有林场,林场出地,他出资出力。2004年,林场正式与他签订了2073亩的合作造林合同。侯贵又以8000元价格,买下山中一处简易房。这处房子破旧,屋顶漏水,冬季很冷,但他要求不高,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没有钱,去贷款,可信用社评估他的家产,只能贷给他1.1万元。侯贵拿出仅有的存款,又把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卖了。没有树苗,他把泥土和农家肥放在盆里,买回树籽,自己一小盆一小盆地育,育好后再移植出去。雇人植树要钱,工钱不够支付,他就给人家打欠条。
经过两年日日夜夜的准备,侯贵终于栽出了第一批树苗。他第一天才把树苗栽下去,第二天树苗就被风沙吞噬个精光。这位饱经风霜的汉子仿佛一夜之间苍老许多,泪水禁不住掉了下来。树苗吹没了,再栽,栽下去吹没,再来……他渐渐地摸索出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治沙造林经验。当白茫茫的沙丘中终于出现了点点绿色时,他高兴不已。附近一些村民赶着牛羊来放牧,侯贵只好对幼林地严看死守,一有空闲就去巡山,看守林木,从来不知疲惫。
二十年间,侯贵深居山林,昼夜独守,吃的是大米粥、地瓜,穿的是旧衣服、旧鞋袜,但在植树造林上,却投入了40万元左右的资金。二十年间,在侯贵的努力下,造林面积达2400余亩,树木存活20万余株。侯贵说:“其实见不见利不要紧,只要能把沙地变成绿色就行。我死了,这片林子就捐给国家!”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曲宏采写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万应慧
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看得出来”“站得出来”“豁得出来”,三者相辅相成,既是对共产党员的客观要求,也是共产党员精神风貌和形象的体现。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就是要有“先锋队”的样子。“先锋队”走在前,干在先,精气神就不一样。“我”是谁?“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能不能做到让群众“一看就是共产党员”?最主要在于我们点点滴滴是否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去做。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要比普通群众更能奉献、更能吃苦、更能付出。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不同”,在于他们必须以百姓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就是要有“主心骨”的风范。主心骨就是在风雨来袭时的担当,就是在完成重要任务时的担纲。面对矛盾和问题,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要有那么一股劲,有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关键时刻顶得住,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总是要经历这样或是那样的考验,越是吃劲的时候,越是需要党员干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做好主心骨,勇当先锋,敢打头阵。
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就是要有“顶梁柱”的担当。不凡担当,往往体现于危难关头。危难关头可能不常遇到,一旦相遇,“豁得出来”最需要大勇。遇到危难,“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仅是誓言,更是行动。我们的身份和信仰都要求我们挺身而出、挺膺有我。“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历史上看,我们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是靠着“豁得出来”的精神拼出来的“高光时刻”,“顶梁柱”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更要撑起我们的无限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写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血脉相传让我们信念弥坚、风雨无惧。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代表了党的形象,构成了党的战斗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建立不凡的功勋。
身边人,更能打动身边人;身边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身边榜样,最能直抵心灵。他们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感可触、可追可及的普通人。他们岗位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因心怀理想信念,他们都在发光,有一种共同的力量催人奋进,让我们与光同行,共同发光。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