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运输线”专题展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
本报讯 记者田勇报道 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首天长地久的英雄战歌……日前,为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纪念馆特别推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专题展览。
为筹备此次展览,抗美援朝纪念馆广泛征集史料,精挑细选92张珍贵图片,精心设计制作36块展板,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鲜血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本次策展人、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一部的孔鹏说,展览分为“重视后勤工作 改善运输被动局面”“美军炫耀空中力量 决定实施‘绞杀战’”“各军兵种联合作战 彻底粉碎美军‘绞杀战’”三个单元。通过一张张珍贵图片、一段段翔实史料,生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美军发动的“绞杀战”,通过空军部队、防空部队和铁路系统、公安系统等多兵种联合作战方式,让后方军需补给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中,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封锁。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革命的土地,更是一片光荣的土地。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是全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线,同时也担当起抗美援朝战场大后方的角色,各类急需战略物资被源源不断送到前线战士手中,运输线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
1951年8月18日,已经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在朝鲜战场发动以摧毁北方铁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妄图通过切断志愿军运输补给线来迫使中朝方面同意其在停战谈判中的不合理要求。
为准备持久战,保障朝鲜前线运输通畅,我方迅速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各部队就此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绞杀战”斗争。
1951年8月18日至1952年6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部队积极备战参战,取得击落美军飞机123架、击伤43架的骄人战绩。美军发动“绞杀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也调整高炮部署,仅在1951年12月就取得击落美军飞机38架、击伤68架的丰硕战果。
与此同时,在铁路系统等广大部队奋战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建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抢修抢运和防空斗争相结合,从后方基地到第一线各军的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而改变了战场上运输被动的局面,解决了作战物资补给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当天前来观展的观众中,有附近社区的居民,也有坐着轮椅的志愿军老战士,但更多的则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年人。重庆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高子晴说:“本次专题展览资料翔实,主题鲜明,每块展板背后都有鲜为人知和令人钦佩的故事,让我真实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热血无畏的精神,并接受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洗礼。”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长刘静媛表示,反“绞杀战”的胜利使志愿军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完成了“骡马化后勤”向“机械化后勤”的转变,创造了世界军事历史上的后勤保障奇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赢得胜利的战略支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血与火洗礼下的反“绞杀战”中学习战争、研究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军队后勤向世界一流军队后勤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