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效显著提升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辽宁经济“三季报”看全面振兴新步伐

本报记者 赵婷婷
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今年以来,我省以15项重大工程为总抓手,以央地合作为突破口,奋力推动投资运行提速起势,项目质效显著提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创造了2019年以来同期增速最好成绩。
10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以来投资和项目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投资运行稳中有进
增长动能持续巩固
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8%,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十一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速高出整体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出整体投资增速12.4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3%后,全省投资同比增长11.7%,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各市投资总体向好。盘锦、本溪、朝阳、锦州、葫芦岛、营口、丹东七市投资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共同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盘锦、本溪、朝阳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全省投资增长作出突出贡献。沈阳、大连增速较1月至8月分别加快1.8个和1.9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大盘支撑作用明显。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持续提高,合计拉动全省投资增长8.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占比达到40%,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3.2%,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2%,占比达到34.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能源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7.5%,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15.4%。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2.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4%,企业技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重点领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0%,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壮大。
民生领域投资持续发力。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增长74.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倍。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26.2%。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53.2%。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今年以来,全省始终以15项重大工程为总抓手,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省级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三库联动”管理,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和落地转化,全力推动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前三季度,全省储备项目数量超1.6万个,总投资近9万亿元。
建设项目量质齐升。我省聚焦15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深入开展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不断优化项目服务,常态化深入一线精准服务,实施“开库清仓”行动,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全省建设项目数量达到12365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7%。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投资增长15.9%,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数量增长23%、投资增长31.8%。
重大工程项目深入推进。我省健全服务重大项目“快速通道”和“绿色通道”,优化配置土地、环境容量、能耗总量等要素资源,全力推动300个重大工程省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截至9月底,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300亿元,开复工率超92%。华润热电厂异地搬迁、恒力石化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辽宁徐大堡核电厂1、2号机组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央地合作成效明显。我省研究提出2024年191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清单,采取“一项目一方案”的管理模式,推动项目加速落实落地。截至9月底,完成投资701.6亿元,开复工率80.2%。沈阳市百万级公共储能中心、华润集团皇姑商业综合体、中国华能营口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中国中车沈阳电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辽宁庄河核电厂一期工程等一批洽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中央资金争取规模创历史新高。我省持续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指导各市超前谋划储备项目,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度,以高质量项目保障资金争取工作。今年以来,我省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各类中央资金创历史新高,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聚焦任务目标
全力打赢攻坚之战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找准“小切口”、采取“硬措施”,不断推动投资和项目工作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投资力量。
全力以赴做好投资项目年度收官。抓好国家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推动稳投资政策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稳存量、挖增量。抢抓四季度最后项目建设期,全力落实好人工、物流、水电等建设条件,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有效投资,奋力实现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加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抓好灾损农房恢复重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房屋交付进度,确保10月底前重建房屋全部竣工,保障受灾农户安全温暖过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积极向上争取,抓紧修复受损道路、水利设施。
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重大项目省级统筹,聚集优势资源向省级重点项目倾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不减。持续推动央地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服务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项目早日开工,洽谈推进项目顺利落地,推进更多项目在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充分发挥中央投资效益。加快推进2023增发国债项目进度,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国债资金年内基本使用完毕。加快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建设条件,持续加强人工、水电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有效投资。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金融机构与重点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发布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重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鼓励民营企业发行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
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围绕提升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聚焦“两重”“两新”政策、我省“十五五”时期阶段性目标任务和短板弱项,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做好向上争取准备。持续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分类管理,保障更多项目落地转化。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下县区基层活动,举办项目谋划能力提升培训,不断增强全省投资项目谋划能力。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