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美育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美育有助于提升人们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立德树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重视高校美育工作,为高校美育政策体系构筑了坚实的“四梁八柱”,明确将“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作为美育建设的宗旨,为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的创新发展明确了方向,为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学美育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思想,强调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陶冶性情、提升修养,进而实现人格完善,表明先秦儒家文化中对美育引导与教化功能的充分肯定。近代王国维首倡“美育”,提出“完全之人物”思想,强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重,其后由蔡元培提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中华美育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引导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其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华美育精神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得到新的诠释和实践。大学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要赓续中华美育精神的优良传统,发挥高校美育在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借助广泛性的公共艺术教育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协同课程思政,强化价值引领。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以“德”为主的课程思政和以“美”为要的高校美育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是打造开放多元“大思政课”的重要任务。美育和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两翼,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举措。
推进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课程思政的赋能,坚持以美育德、引德向善,从认识美、体验善、践行德中启迪学生向德向善,从知美、爱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中塑造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深入探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产生协同效应。比如在阐释艺术史论中,应讲好中国共产党人保护、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事迹,提炼英雄模范事迹中蕴含的真善美元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深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聚焦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增强责任担当,养成良好习惯,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根时代生活,构建美育育人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美育即审美教育,指培养受教育者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和塑造高尚、自由、完整、全面的人,是美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时代生活是高校美育建设的源头活水。要扎根生活,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遵循美育特点,开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
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要旗帜鲜明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将美育工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中,把加强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优化领导体系,加强制度保障,着力营造全校关心支持美育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要重视师资建设,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齐、配好、配强美育工作队伍。要加强学科建设,以涵盖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通识教育的高校美育课程为核心,将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内容融入美育课程,通过引入现代艺术、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激发创新思维。
积极整合社会生活中的美育资源,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纳入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范畴之内。为学生提供参加艺术竞赛、艺术展演、艺术考察等实践平台,深化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邀请英雄、劳模、艺术家、文化名人进校园开办讲座、设立专家工作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艺术机构、博物馆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美育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数字时代的AI技术创新美育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模拟开发学习场景、大量扩充美学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深入火热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营造美育育人的良好氛围,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与期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为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改研究美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研究成果】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