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旅游业 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英 明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元素释放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有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标志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体制机制上迈出实质性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改革的根本遵循。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再次强调,“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要深刻认识文化旅游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要用文化赋予旅游发展深厚的人文底蕴,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服务产业的价值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丰富内涵
文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在理念、机制、资源、价值层面实现集成再造,最终以实现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为根本目的。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当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旅游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已经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行业各领域,在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加强。特别是加强文化旅游业与工业、科技、教育、体育、交通等领域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形成新模式、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综合带动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的认识已不仅仅是感受“看山看水”的自然风光,而是转向体验“观景品文”的文化旅游产品。这迫切需要创造开发包含较强体验感、深厚历史传统、体现文化自信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发展和壮大文化旅游业,发挥文化旅游业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构筑美好精神家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彰显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创造价值高的综合性产业。必须做到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红色文化保护,精心挖掘红色资源,注重运用革命故事感人案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让广大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红色资源育人实效。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活动,拓展游客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结合当地民俗传统和文化景观特点,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统筹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让中华农耕文明在当代中国不断展现新的时代风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旅游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全领域,优化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供给、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育人功能。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融入文化旅游场景之中,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探索文化旅游业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化旅游业,打造技术大应用体验场景,构建数字化文旅业态,营造智能化体验空间,研发创意化消费产品,形成“数字化+文旅”产业链,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变革。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建立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市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多元需求,深入挖掘文化旅游禀赋、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消费符号,不断健全文化旅游业市场体系,实现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旅游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BDJ062)阶段性成果】
编辑:简丹宁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