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育“繁花”——营口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本报记者 侯悦林 佟利德
以一座城的名义,致敬企业家。
11月1日,营口民营企业家将迎来他们的专属节日——第四个“民营企业家日”。
贡献67.7%的固定资产投资、72%的税收、81%的地区生产总值和90%的就业——这是2023年营口民营经济交出的成绩单。营口市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家日”,表明一种态度、发出一种号召、营造一种环境,助推营口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标杆城市,打造企业家的盛产地、成长地、向往地。
今年以来,营口市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奋进姿态打响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政府助力、企业发力,攻坚之战中,政企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双赢,在携手同行中澎湃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力。
暖心实招
打造重商亲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发展环境好,就往哪里“飞”。
截至目前,营口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比达96.9%,每7.5个营口人就有1个是老板。营口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评为东北地区民营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在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十余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集结了近500家企业。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朝告诉记者:“入驻开发区14年,产值增长了30多倍。一个厂区的产能不够用了,就在附近新建一个,总共建了4个厂区。”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挺进光刻机制造“新赛道”,希泰的成长之路,背后是对辽河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投下的“信任票”。
2013年,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从外地搬迁至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此后便不断上项目、扩产能。今年初,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吨的数字化速冻食品智能生产项目还差一张许可证没办。“市场不等人,我想过了年就开工。”接到企业诉求,产业基地组建专班,仅用14天就办好所有手续,项目得以在大年初三顺利开工。
“当时都快过年了,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地干,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让人特别感动。”大红德邻董事长杨宇动情地说。
营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氛围,让民营企业家投资营口、爱上营口。
2021年,营口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民营企业家日”。今年以来,《营口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营口市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提出六大方面30项具体举措,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家财产安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底气提供有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营口特色的政策体系。
倾力帮扶
助力民企攻坚克难
让每个企业、每位企业家都能在营口投资安心、办事顺心、创业舒心,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老边区一家生产钢结构的企业和一家生产水泵的企业门对门,水泵厂从某市购置的材料,就是当天钢结构厂发送到该市的,材料还没来得及卸车,又被水泵厂买了回来……
这一事例直接催生营口一项创新举措——近采近销近创,通过共享共赢,帮助民企降本增效。
大红德邻过去有6类产品从外地采购,运输成本巨大,后来在营口市委统战部、营口市农业农村局牵线搭桥下,与本地肉鸡屠宰企业——营口耘垦牧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每天可为大红德邻节省运输成本3000多元。
而在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与其合作的上下游本土企业多达数十家,大部分集中在金天马所在的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
“政府为媒,帮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营口市委统战部经济科科长翁宜敬介绍,去年,营口市有800余家域内企业实现19个方面的资源要素共享,合作金额约50亿元,合作开发新产品30余种。
今年以来,营口市梳理出358家域内民营企业供需清单,召开16场资源对接会、1场专场对接会,为172家企业搭建域内外对接平台,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要素共享。
在支持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营口市设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创新性组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完善、成熟的服务保障体系。
如今,说起本地企业,营口的干部会说“我服务的企业”,而不再是“我管的企业”。在支持服务过程中,营口市突出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扎实推进“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做大做强“项目管家”帮扶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进园区、下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帮助企业解难题,让企业家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获评“2023(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三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今年再度入围候选城市名单;外界对营口预期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此扎根成长。
鼓励创新
助推民企转型升级
制作一块耐火砖需要多久?营口顺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给出新答案:30秒。在成型车间,工作人员编辑好程序后,轻轻按下一个按键,一个个机械手臂开始灵巧地上下翻飞,完成投料、定型、成型等工序,不一会儿,耐火砖便制作完成。
据生产总经理金柱介绍,企业依托5G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60%以上人工成本。
营口市引导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端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其中,有国家级15项,包括5G工厂、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省级72项,包括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绿色工厂等。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降低要素成本到制度保障,从金融改革到鼓励创新,营口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释放创新活力,今年以来,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项目争相入驻,大量实干型企业家扎根营口。
营口民营经济披荆斩棘、向阳而生,为营口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营口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从粗放分散型向集约集聚转变,从产业链初端向高附加值延伸,从传统运营机制迈向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打造成营口的“金名片”,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成功经验。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