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寒冬,万籁俱静。地处凌源与建平交界的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隐藏在长满了油松的起伏丘陵间,它傲视群峦,肃穆且神圣。这里的肃穆神圣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
在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红山”和“牛河梁”两个名词赫然在列,备受关注。
受访者 贾笑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遗址发掘领队
受访者 郭大顺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最新发掘成果证明,牛河梁遗址作为最先跨进古国时代的代表,也是“先走一步”的西辽河文明的见证,应该说,意义重大。这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理解。
从红山文化首次发现、正式命名,到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和理论研究突破,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有余,几代考古工作者接力调查、发掘、研究、思考,并且不断突破旧有思维定式,为中华儿女找寻文化之根。
考古专业的有趣之处,或许就在于它可以用已经取得的成果给历史研究提供佐证,去印证或者修正已有的观点和猜想,同时提出新的猜想,再去印证或修正。
牛河梁遗址出土了100多件精美玉器,考古发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建筑群,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800年前,其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在红山文化研究进程中,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调查团队从2017年起,徒步走过辽宁西部地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他们仔细研究考古前辈反复考察过的土地,共调查红山文化遗址约500处,400余处为新发现,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区域内红山文化遗存的空白,也为全面了解红山文化内涵、聚落规模、分布范围、聚落变迁、发展进程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近年来,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知名度不断提高。我省对红山文化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加强对遗址、文物的活化利用,让红山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下一步,我省将加强红山文化内涵研究,不断加大红山文化展示展览力度,并发挥科技创新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同时围绕红山文化与牛河梁遗址推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被广为传播,很多媒体用图表来进行演示,“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是这条“中华文明发展史”时间轴的起点。
受访者 王永辉 朝阳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受访者 张星德 辽宁大学文博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受访者 白宝玉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