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古国时代从“牛河梁”开启
中华文明古国时代发展阶段示意图
牛河梁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全景。庙址为半地穴式土木结构,出土女神头像以及人体雕像残件。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全景鸟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由6个单元组成,主要是祭坛与积石冢,出土大量玉器。
本报记者 朱忠鹤
编者按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之一!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项目研究认为,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进入古国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代表的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这个结论,进一步奠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直根系地位。
自1981年朝阳市牛河梁大型遗址群被发现以来,几代考古工作者在辽西已经持续发掘了40多年,红山文化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代表礼制的坛庙冢的发现到“唯玉为葬”的等级制度研究,再到马鞍桥山红山先民祭祀、生活区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分工协作,边发掘边研究,结下累累硕果,其背后的艰辛体现出考古人对红山文化的执着和担当。
本报今起连续三天推出专版特别报道,再次走近红山、走近牛河梁,聆听权威专家解读红山文化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回首我省近年来对红山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宣传,更聚焦“红山”的未来。
红山文化为中华文明直根系
岁暮寒冬,万籁俱静。地处凌源与建平交界的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隐藏在长满了油松的起伏丘陵间,它傲视群峦,肃穆且神圣。
这里的肃穆神圣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
在距今5800年至5000年长达八百年的时间里,一群被后人称为“红山人”的先民曾在这里举办过规模宏大、气势庄严的祭祀活动。他们敬天法祖,在盛大仪式中祈求安顺。第一地点的9座台基,以及台基之上的女神庙、附近的祭祀坑,还有女神庙里出土的那尊栩栩如生、以神秘微笑示人的女神头像,既是5000多年前这段祭祀场景的见证,也是标记红山文化晚期已进入古国时代的力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的2300年的时间跨度里,划分为“古国时代”与“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而“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即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
牛河梁遗址处于红山文化中晚期,也是红山文化高峰期。在这处重要的遗址上,几十年来,不断有重大发现问世——除了女神庙外,祭坛与积石冢、玉器与彩陶等都令人惊艳叫绝,尤其是牛河梁遗址已具有按南北中轴线分布的“北庙南坛”布局。
对此,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大顺说,庙与坛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祭祖与祭天的礼制建筑,其结构与布局从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北京,表现出强大的传承力,也表明红山文化确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
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到底开始何时,开始于什么地方?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上述问题成为这一重大工程攻克与破解的核心。
20多年的潜心研究,学者们对中华大地上文明的演进过程有了轮廓式的概括:从“万年奠基”到“八千年起源”,从“六千年加速”到“五千多年进入”,从“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到“四千年王朝建立”,从“三千年王权巩固”到“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在这个时间轴线里,我省查海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都占据着标记性的位置。国家文物局此次公布的研究成果,不仅再一次明确了牛河梁遗址重要价值,更锚定了“牛河梁”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的重要地位,可谓意义重大。
文明曙光在“牛河梁”升起
史前时期,牛河梁遗址为什么能成为古国时代的开启者?
国家文物局给出的证据确凿,且含金量十足——在这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并确认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对此,正在牛河梁遗址一线进行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遗址发掘领队贾笑冰用“惊叹”二字来形容,“史前时期,在丘陵之上,先民们能在短时间内就筑造起如此浩大的台基工程用来祭祀,这说明那时候的红山人已经有了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并有了初步礼仪规范。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如果说牛河梁遗址浩大台基工程为“进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做了注释,那么,已故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对红山文化以及辽西古文明的判断,则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曙光在这里升起。
苏秉琦先生在1993年发表的《论西辽河古文化——与赤峰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说:“如果说,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交响曲,辽西的古文明则是它的序曲,比中原要早约一千年”“红山文化时期是古国的开始,夏家店下层文化则是方国的开始。”
对红山文化以及牛河梁遗址的发掘进展,文化学者王充闾一直在关注并充满期待。他认为,辽宁这片土地丰饶且文化魅力独具,游牧、渔猎与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几千年,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绚烂的文化姿彩,且塑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兼容并包、直爽达观的性格秉性。
王充闾认为,此次牛河梁遗址被认定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令辽宁人欢欣鼓舞,这不仅让我们进一步厘清了辽宁地域文化的重要源头,知晓了“何以辽宁”,更坚定了当代辽宁人的文化自信,为下一步深入挖掘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动力,尤其是“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七日谈
看见红山
高 爽
在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红山”和“牛河梁”两个名词赫然在列,备受关注。
在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看来,红山文化在文明探源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本应如此。笔者更想讨论的“备受关注”,存在于普通大众层面。查看了一下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里,都提及了“红山”,高中课本中还提到了“牛河梁”,但只有只言片语,应该无法给学生留下太多印象。所以,一定有人在看到新闻的那一刻会问:牛河梁在哪里?红山文化有何惊艳之处?红山文化和牛河梁被看见、被关注,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首先是唤起认同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的是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曾说过:“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脚,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如今,这一期冀变成了现实:“在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也就是说,牛河梁正是一个起点,是5800年前在中华大地的穹顶上闪烁的满天星斗中最闪亮的一颗,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生动例证,也加深了公众对这一观点的认同。
其次是提升文化自信。我们一直在说“辽宁有历史,有文化,有国宝”,朝阳发现的地球上第一朵花、第一只鸟,查海的龙、红山的玉器、汉魏墓的壁画、辽金的佛塔和器物,以及明清时期的长城遗迹,都是辽宁厚重历史与文化的鲜活证明。而当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被画上了重点,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含量有了更多的自豪感。
最后是增强使命感。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观照今天。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正在继续,而从这些考古成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以此找到前行的方向,则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作为中华文明进程中重要节点的红山,以及由它开启的波澜壮阔的辽宁历史,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历史时期,辽宁从未缺位。在今天,承担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的辽宁,正在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六地”的辽宁人,同样如是。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