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观│往根上“浇水施肥”
董翰博
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如树,若想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生长期的悉心培育、精心护理至关重要。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认为:辽宁促进市场主体总量扩张、活跃发展,下一步在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上,须“更准”“更快”,应把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本源和动力,问策于企业、问计于基层,往根上“浇水施肥”,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会场内的积极热议,折射出会场外的一些实际。一些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缺、举措不少,但实施后往往效果不佳、痛点依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举措往往是“勺子没有对准锅”,未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主体真正的“急难愁盼”。
经济学家认为,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一条政策是否精准有效、一项制度是否管用到位,处于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市场主体和基层群众才是直接的亲历者、感受者,也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其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代表性。因此,杜绝政策抵达的“偏离导航”、制度创新的“自弹自唱”,增强帮助扶持市场主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政府部门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
“请进来”,就是广开言路,建立倾听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的长效机制。只有深度了解企业的“最期盼”、群众的“最渴求”,才会有助于发现营商环境建设中问题的“根子”,找到解决的“门子”。
“走出去”,就是深入基层,扎实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始终关注终端、接触末梢。只有这样,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才能更接地气、有人气,才能实现对市场主体痛点的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情况在一线了解,办法在基层寻找,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作风。只有在服务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利于“树木”茁壮成长的“墒情”才会持续好转,才能让更多人才和资本向辽宁集聚、在辽宁扎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