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两岸】“台二代”黄瓈莹:见证南京飞速发展 热心环保与公益
【解说】“80后”台湾青年黄瓈莹的父亲,是早年间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潮,跨越海峡、扎根长三角创业的老台商。由于家族房地产事业接班需要,2012年,黄瓈莹辞去在泰国清迈山区当华语老师的工作来到南京,与父亲共同“操持家业”。
【解说】近日,中新社记者在南京江宁遇见“台二代”黄瓈莹时,她正忙着和客户介绍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的妙招。一件件看似普通的运动服,竟是由旧塑料瓶等废弃垃圾制成。
【同期】台湾青年 黄瓈莹
这件衣服,你看这个吊牌,如果是有这种吊牌的,那它就是用可回收的东西制成的。很多人都会觉得,用回收的塑料瓶制成的衣服会不会舒适感不好?穿起来不舒服?不会,所以我们才把这个展示在这里。
平常我们回收的塑料瓶,会被洗干净变成片,之后会有这个颗粒,弄成颗粒,最后变成丝,最后卷成这样子,那这样子,最后就可以制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衣服。
【解说】早年间,黄瓈莹父亲来到南京创立了房地产公司,现在,黄瓈莹接班后,将目光转向环保和公益。
【同期】台湾青年 黄瓈莹
我们开发了这个楼盘,目前我把它拨一块出来推广这种生活理念,爱护地球、爱护环保、爱自己。因为我们目前是开发的最后一期了,这一期结束之后,我们基本上就会以社会型企业(为转型方向)。顾名思义,我的企业大部分盈利,扣掉人事成本等,我大部分的盈利都投入到社会公益上。那社会公益主要是有两块,一块就是做环保,垃圾分类的推广,另外一块就是做低保户、无保户、感恩户的访视和关怀。
【解说】在南京生活的闲暇之余,黄瓈莹时常会约上三五好友,登山捡拾垃圾,访视和关怀困难人员。
【同期】台湾青年 黄瓈莹
现在我们就跟西善桥(街道)有一个项目,主要就是陪伴单亲、隔代教养的孩子。目前预计会是每个月两次,大概两三个小时去陪伴孩子。
【解说】黄瓈莹还在江宁横溪建设了一个农场,为大陆和台湾朋友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休憩之处。她也积极在这里策划亲子活动,做两岸沟通交流的“桥梁”。
【同期】台湾青年 黄瓈莹
我们那个园区可以看到白鹭鸶、刺猬、野兔,春天到了的时候还有很多野果,我们都跟小孩说,你去“寻宝”。我们当时做了一个活动是两个“寻宝”,一个是捡垃圾,捡垃圾也是帮土地清理,再来就是“寻宝”,寻可以吃的野果的宝。
【解说】在南京生活十余年,黄瓈莹见证了南京的飞速发展。她表示,南京就像她的第二个家,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和谐亲切。
【同期】台湾青年 黄瓈莹
我其实非常喜欢南京,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喜欢有历史的城市(的人),(南京)一些著名的景点,有很多对台胞都非常友好,牛首山、大报恩寺,拿台胞证(台湾居民居住证)是免费的,我很多台湾朋友来,我都带他们去。我就常跟人家说,南京其实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我其实每次(出差回来)只要到禄口机场或者到南京南站,我就觉得我到家了,在这边住十年其实是有感情的。
【解说】回顾在南京的时光,黄瓈莹表示,她很感恩这段经历,让她收获了成长。她也建议台湾青年,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风景和人生。
张传明 江苏南京报道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大连前两个月利用外资增速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 省工商联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我省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 80周年”系列活动
- 攻克技术塔尖 填补防锈空白
- 沈阳实行跨部门联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1个执法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矿山建设——矿工坐在办公室里采矿石
-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从历史到未来 中法元首会谈承载怎样的期待
- 时政Vlog丨久违的室外欢迎仪式,新的迎宾号角先听为快!
- 大连持续加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 用雷锋精神点亮青年理想之灯——记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孔祥慧
- 辽宁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达1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