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从沧州旱碱地麦田,读懂总书记强调的这个“主动权”
热解读 立夏已过,小满将至。行走于燕赵大地,一望无垠的绿色麦田里,一株株颀秀的麦苗拔节向上,长势喜人,焕发盎然生机。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调研。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旱碱地麦田,向农民和农技人员现场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等情况,再次彰显了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关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生产和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时刻关心的问题。“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2022年12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落实这些重要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在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就是人们熟知的盐碱地,它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端稳“中国饭碗”,综合利用盐碱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这是一笔“沉睡”的财富,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回望沧州脚下这片盐碱地上的沧桑巨变,我们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重要论断的分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总书记高度关注我国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情况,强调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我国根据西北灌区盐碱地、西北内陆盐碱地、东北苏打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以及滨海盐碱地五大盐碱地类型,建立了上覆下改阻盐控盐、暗管排水脱盐控盐、耕作破土壤粘闭降盐等数十套盐碱土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形成了八大体系40多项实用技术,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进入快车道。
当前,我国治理盐碱地的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治理盐碱地来适应作物,到选育耐盐碱作物来适应盐碱地,使盐碱滩涂渐成丰收沃野。其中,科学育种是“藏粮于技”背后的一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
在山东,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1个创新平台相继创建,培育耐盐碱新品种200余种。
在宁夏,科研人员在河套平原盐碱地上选育了枸杞、玉米、水稻、葡萄等耐盐碱新品种,给白茫茫的盐碱地“披”上了多彩外衣。
在吉林,科研人员通过分子设计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先后培育出“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31个,分别满足高产、优质、高脂、早熟和耐盐碱等需求。
…………
从渤海之滨到嫩江之畔,从河套平原到天山南北,曾经沉寂的大片盐碱地上鸣奏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放眼广袤田畴,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更有决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奠定坚实根基。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