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腾冲,冲!

图为腾冲市芒棒镇航拍图。新华社发(李恒宇 摄)
这里是
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
这里是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西南端
这里是腾冲

图为腾冲市界头镇航拍图。新华社发(刘正凡 摄)
腾冲地处云南西部
其名始于《旧唐书》
亦作“藤充”“藤冲”
腾冲市辖区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
国境线长150公里
下设12镇5乡2街道
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个民族
总人口69.1万人

图为高黎贡山下的腾冲界头镇,春天油菜花盛开的图景。新华社发(刘正凡 摄)
这里
有一座世界名山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

图为在高黎贡山拍到的白眉长臂猿。新华社发(毕争 摄)
这里
有一个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火山热海

图为游客乘船游览腾冲北海湿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腾冲是中国大陆少有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
火山地热奇观规模宏大、世界罕见
神柱谷、北海湿地、叠水河瀑布等著名景点
都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图为和顺古镇马帮图。新华社发(刘正凡 摄)
这里
有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
南方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
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
经腾冲进入缅甸并抵达印度等南亚国家
依托这条古道
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
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

图为腾冲猴桥口岸联检楼。新华社发(刘正凡 摄)
如今
腾冲境内有国家级一类口岸猴桥口岸
以及滇滩、自治、胆扎3条省级边境通道
在“一带一路”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背景下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
以及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腾冲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图为腾冲的翡翠成品图。新华社发(刘正凡 摄)
这里
被称为“中国翡翠第一城”
腾冲人较早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
并对翡翠进行加工
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往今来
腾冲一直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
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传奇

图为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序厅内的“钢盔矩阵纪念墙”。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这里
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滇西抗战史
腾冲是70多年前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
先辈们的抗战精神
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奋发图强,开创未来

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截至2023年3月
腾冲共有97个村落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展现了一幅天地人和的幸福画卷

图为游客在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银杏村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用文化留住美丽乡愁
以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发展
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腾冲市和顺古镇一景。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这里有保存完好、粉墙黛瓦、
徽派建筑风格的和顺古镇
原住居民仍然生活在这里
新的发展与历史风貌协调并存

图为位于和顺古镇内有90多年历史的和顺图书馆正门。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这里有一座超过90岁的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馆中13万册藏书
蕴藏着和顺人的“诗与远方”
耕读传家的乡风
在这里代代传承

图为腾冲市欢乐湖一景。新华社发(李恒宇 摄)
站在腾冲城的中轴线上
腾冲文庙与来凤山文笔塔遥遥相对
中原文化、边地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在这里相融相生
腾冲以独特的文化魅力
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如今
边境小城腾冲
正发挥区位优势
抓住开放机遇
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城
推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

图为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横版主视觉图。新华社发(腾冲市委宣传部供图)
“美好中国,幸福旅程”
2023年5月19日
第13个“中国旅游日”
邀您一起遇见腾冲
策划:吉哲鹏、王龙
终审:裴蕾
统筹:王靖云、欧阳小抒
记者:赵彩琳
摄影:陈欣波、胡超、王冠森、陈海宁、毕争、李恒宇、刘正凡、梁志强
编辑:邓寒思、袁天奕
鸣谢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共腾冲市委宣传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云南分社
联合出品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