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古城缩影平江,演绎诗画江南
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人这句赞叹,置顶苏州千年。南宋时,摹绘平江府即今日苏州城的《平江图》出世,图中所见“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格局延续至今。
拼版照片:左图为宋代碑刻《平江图》(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3月拍摄的苏州古城的卫星图像。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平江路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罗汉院双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各级文保单位20处、控制保护建筑45处,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藏身平江河畔的琵琶语评弹艺术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只为听一曲吴语《声声慢》。不仅评弹,昆曲、苏绣、汉服,在平江路随处可见。
平江,意为大江大河的水流“至此渐平”,“平江顺水”塑造了苏州温文尔雅的特质。
岁月流转,江河不息。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千年不变,而今更在活化保护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漫步平江路,眼中不仅有一步一景、温婉宜人的烟火水岸,还有各类丰富多彩、青春活力的艺文空间。近年来,苏州积极开展古城活化利用新探索,将故居旧第转型为文化酒店、企业总部、展示中心,让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古宅古建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潘祖荫故居修复后,成为平江路上的“网红酒店”。
拼版照片:苏州古城“微更新”改造前后的平江路青石桥南。(资料图片)
平江路上部分小区,曾因房屋老旧、设施老化,居民生活不便。街道开展“微更新”,疏通管道、更新外立面、整治周边街巷环境。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看到巷口种回儿时的树种,感动得泪眼婆娑。
在古树的绿荫下泛舟,在沿河的窗棂前听曲品茶,在幽深的老街巷里体验斑斓时光,平江路充沛的文化张力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们,来此“打卡”体验江南之美。
近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平江路南段,一家书店明亮的玻璃透出温暖灯光。书店一面题为“寄给未来”的墙上,格子里放满了明信片,许多人在这里写下寄往未来的信。
记者:刘亢、张展鹏、杨绍功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出品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