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战略性新兴产业 澎湃发展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今年以来,各领域新兴产业捷报频传。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已超过13%。战略性新兴产业释出的新动能蓬勃壮大,有效助推经济稳定运行,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赛道新支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因时之策,也是因势之举。从供给侧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赋能千行百业,新兴产业在这一土壤中破土成长,驱动供给端升级转型,引领传统产业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中焕发新的生机,也同步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释放新的强劲动能。
从需求侧看,新兴产业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开拓新空间,创造出许多全新消费领域。比如,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智慧生活的新需求;又如,在生物健康领域,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健康管理、疫病防治等服务上云端、跨地域,激发健康消费新潜力。可见,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新支撑点。进一步深挖潜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消费,也就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入关键阶段。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未来的一段时期,越来越多新技术将可望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将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可谓时不我待。也应看到,相较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更大激发新产业的新动能。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45个国家级集群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众多新兴领域,为的就是通过汇聚创新生产要素形成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合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过多年发展,凭借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丰沛的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我国已在轨道列车、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方面占得先机。这些共同构筑了我国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也夯实了我们继续坚定发展新兴产业的信心和底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巨大产业升级趋势、旺盛消费需求、更好市场环境、更大支持力度合力带动下,我国新兴产业前行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有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