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记者手记:当青葱翠绿遇到热辣红火
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记者王春燕、王君宝、姚友明)7月底的成都,细雨纷纷,视线穿过温润的空气,除了高耸建筑的灰,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两种颜色:绿色与红色。
似乎所有的饭菜都得点缀些红色才能端上成都的餐桌:红色汤底的火锅,红油抄手,还有各种做法的面与粉,不用问,红汤!餐厅老板的成都话听起来干脆利索,仿佛还带着韵律,一顿饭吃下来“巴适得很”。
就连香薰都是辣椒造型,初次见到,甚是错愕,但转念一想,这是在成都嘛!

资料图:成都一家火锅店内,顾客在就餐。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热情的志愿者们也让人立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热情似火。“班车会准时在机场外等候,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乘飞机前往成都,还未登机,便收到志愿者的电话,确认抵达信息。
“欢迎来到成都”,还隔着老远,满脸笑容的志愿者挥手示意。“您好,需要帮助吗?”“请小心台阶。”“不客气,希望你在成都一切顺利。”从酒店到主媒体中心再到场馆,身着白衣的志愿者热情主动,与大运会会徽的红色色块传递给人的温暖感觉相互辉映。
传递这份热情的是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志愿者们。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35所高校的两万名赛会志愿者将在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接待酒店等场所参与成都大运会赛事志愿服务。
城市里,随处可见成都大运会元素和景观标识,会徽中的翠绿渐变色块,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就像这湿润的空气,更像这座独具青春活力的千年都市。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汇聚于此,这里绽放着努力奋斗的精彩,迸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14岁至45岁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
“我觉得我是翠绿色的,因为翠绿代表了朝气和希望。”范烨来自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成都大运会水球比赛场馆内,她与其他志愿者一同为媒体采访提供服务。作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她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能够感受到成都的热情与活力。

这是7月14日在成都宽窄巷子景区拍摄的迎大运主题标识牌。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不论是遍及城市的1500多个大小公园的翠绿,还是马路边随处可见的红彤彤热腾腾的火锅,不论是青年人的朝气还是热情,都构成了人们初见成都的深刻印象。
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将开幕,这座“大运之城”将向世界展示出更绚烂的颜色。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