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建筑宗师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东北大学
正在进行的“栋梁”展让梁思成夫妇与沈阳的渊源重回公众视野——
一代建筑宗师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东北大学
梁思成的沈阳北陵前门速写。
1925年,梁启超书于《营造法式》(陶本)扉页上致梁思成、林徽因的寄语。
梁思成、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工作期间于北陵丈量时的工作照。
梁思成正在进行《营造法式》的注释工作。
东北大学老师在沈阳北陵合影。其中右一为梁思成,中为林徽因,左一为蔡方荫。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探新展
目前正在沈阳举办的“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将梁思成和林徽因带回人们的视野。沈阳是梁林二人结婚后开启新生活的地方,尤其是东北大学,不仅是他们开始工作的地方,还是中国建筑学的起步之地。一幅幅照片,一封封信件,还原了夫妇二人在沈阳,在东北大学的生活工作情况。
1 梁思成与东北大学的“双向奔赴”
时隔95年,再回头看1928年发生的事情,梁思成和东北大学的相遇于偶然中存在必然因素。
1928年3月21日,已经毕业了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中国总领事馆完婚。3月21日是梁思成精心挑选的日子。根据两个人的终身好友费慰梅撰文回忆,3月21日是北宋朝廷为建筑师李诫立的碑刻上刻记的一个时间,他们选择这个日子就是为了纪念李诫。李诫是《营造法式》的编修,宋徽宗时任“将作监”(主管土木建筑工程机构中的官职)。
结婚以后,梁林二人启程去欧洲考究建筑,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毕业的两位硕士,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希望他们对各国古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后再回中国。在给孩子们一些游历的指导和建议后,梁启超开始为儿子的前途奔忙,他先是和清华大学联系,清华大学表示愿意接受梁思成,但突如其来的另外一个选择,让梁启超改变了想法。
1928年4月26日,梁启超给梁思成写信商量归国后的去向:“你们回来的职业,正在向各个方面筹划进行,一是东北大学教授……一是清华大学教授……另外还有一件‘非职业的职业’,上海有位大藏画家,我想让你当他几个月的义务书记……你的意思如何?”
原本东北大学邀请的是宾大建筑系另一位优秀毕业生杨廷宝(梁思成的师兄)来做系主任,但杨廷宝推荐了梁思成,认为他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并去游说梁启超。就这样,东北大学吸引了梁启超。
1928年5月8日,梁启超继续给梁思成写信。在没有任何办法及时通知到梁思成的情况下,梁启超替儿子做了决定:去东北大学,组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当然,梁启超还有更多地考虑:在东北开创建筑师的事业前景更好。虽然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在和儿子见面后,他还是做了耐心解释。他认为东北大学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
就这样,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到中国,在北平短暂停留后,他们便赶赴沈阳,来到东北大学。在沈阳,他们开启了人生中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有了正式工作,第一次依据《营造法式》和美国学习的西方现代建筑知识,对沈阳的古建筑进行勘察、记录,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根据东北大学的官方记载,1928年,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制的建筑系,7月招收了一个班(15名学生)的四年制本科生,9月份正式入学。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有了很好的事业开端。费慰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情侣》一书中说,梁思成初到东大就被任命为“建筑系责任副教授”,两年后提升为“责任教授”。她说,尽管头衔很好听,但第一学年全系一共只有两位教职员——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都教建筑设计,他又开了一门把西洋和中国建筑史融为一体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制定依据,来自于梁思成求学的经历,以及那本影响他一生的《营造法式》,一本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
2 《营造法式》陪伴一生
梁思成在宾大学习期间,梁启超寄给他一本宋代古籍的重印本——《营造法式》。这本书是宋徽宗时的将作监李诫于公元1100年所著,于1103年刊刻,是北宋京城宫殿建筑的营造手册。
1919年,一名叫朱启钤的官员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偶然发现《营造法式》的手抄本。他邀请好友、藏书家陶湘校勘《营造法式》,并于1925年出版发行。当年,朱启钤便将一套新出版的《营造法式》赠予了梁启超,梁启超看后寄给了梁思成。
1925年底,梁思成收到了父亲寄来的《营造法式》。从此,这本书陪伴、影响了梁思成、林徽因一生。
梁启超曾仔细地阅读这本书,给予极高评价。他在所附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他随后嘱咐梁思成、林徽因“俾永宝之”。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对研究中国建筑史有了自己的想法。进入宾大建筑系后,他找到做建筑史研究的古米尔教授,要求旁听原本是二年级才上的西方建筑史课。他告诉教授,建筑史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古米尔问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历史是怎样的情况?”梁思成无从回答,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开始建筑史的研究。
收到《营造法式》后,梁思成立即进行了研读。他后来承认,没有完全读懂,然而他看到,父亲已给他打开了一扇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大门,从此他把书的编修李诫视作自己的偶像。
有两件事足以证明《营造法式》在梁思成心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结婚日是他和林徽因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他选择了3月21日,亦即宋朝为李诫立的碑刻中提到的一个日期。另一件事,他和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梁再冰,名字取自梁启超的号“饮冰室主人”;第二个孩子梁从诫,意为“师从李诫”,以为纪念。
围绕着李诫这本《营造法式》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发现《营造法式》后,朱启钤决定建立中国营造学社,他召集了一些文人,但这些文人并不懂建筑,中国营造学社需要一位内行领导。梁思成显然就是最适合的人选,他留学宾大,熟读四书五经,集中西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于一身。最终,梁思成挑起了这副担子。
从得到那本《营造法式》开始,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建筑考察结束后,他们会在这本书上做批注,而且使用不同颜色标注,铅笔、圆珠笔,朱色、墨色都有。如此,这本《营造法式》的价值便超越了工具书的价值:梁启超对后辈的殷殷期望,梁思成、林徽因夫妻数十年的细心批注,二人一生矢志不渝的努力,身后获得国家最高级的奖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本书中得到传承发展,这是这本书中蕴含的最重要价值和最感人的部分。
2012年,这本满载了文化价值的《营造法式》出现在拍卖会上,最后成交价为215.8万元。
1980年,梁思成遗稿《营造法式注释》出版,此时距宋朝李诫刊刻本面世已过去了800多年。
3 生机勃勃的创业生涯于沈阳开始
梁思成曾说过,作为建筑学家,最重要的基础是建筑设计。到东北大学任教后,他很快就邀请宾大的优秀校友童寯、陈植、蔡方荫来东大任职,这令他们的事业开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他们在开展建筑教学实践的同时也经营建筑设计事务,成立了“梁陈童蔡营造事务所”,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建筑设计事业。
东北大学史料记载,事务所创立后立即接到了两个工程:1930年,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图书馆和教学楼的设计是他们承接的第一项建筑规划及设计任务。这组校园建筑的设计反映了梁思成等第一代建筑师创造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专业理想。陈植在纪念梁思成的文章中写道:“当时思成兄力主建筑要有民族特色,但不应复古。吉林大学即以此原则尝试设计的。”
此外,事务所还承接了东北交通大学(锦州分校)校舍的设计工程。在东大任教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还合作设计了沈阳郊区一座名叫“肖何园”的小公园以及沈阳一些官员的宅第。
梁思成仍然保持着对古代建筑物的强烈兴趣,他和林徽因闲暇时丈量了北陵。值得一提的是,他首次用科学方法仔细丈量了陵园的建筑物,并绘出了图稿。他们慢慢走在中国古建筑测量的路上,即使在异常艰苦的日子里,夫妻二人以及伙伴们一同完成了全国近200个县城的2000余个古建筑项目的考察、测绘与拍摄。
梁思成在他的第一篇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说:“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言,尤须重‘见’。读跋千篇,不如原画一瞥,义固至显。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
费慰梅说,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有两位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先行者,一个是喜仁龙,写过《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北京的皇家宫殿》,另一个是恩斯特·彪胥曼,他出的书有《图画中国》《中国建筑》。但梁思成在1947年对他们作了这样的评论:“他们谁也不懂中国建筑的规律。他们描述中国建筑物,不懂就瞎写。但是两人中喜仁龙稍好一些,他运用了《营造法式》,不过并不经心。”
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起源”一文中,梁思成明确表述了自己的中国建筑史观:“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所有的资料来源——文字、图像、实例——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一直采用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构造体系,从史前时期直到当代,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文化影响所及的广大地区里……都流行着这同一种构造体系。尽管中国曾不断地遭受外来的军事、文化和精神侵犯,这种体系竟能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和长达4000余年的时间中常存不败,且至今还在应用而不易其基本特征,这一现象,只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中国建筑本来就是这一文明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他举例说,在殷(商)代帝王的宫殿和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已经炭化的木材和一些木柱的下端,它们曾支撑过上面的上层建筑,这些建筑是在周人征服殷王朝并掠夺这座帝都时被焚毁的。这些柱础的布置方式证明当时就已存在着一种定型,一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文明从此注定要在其庇护之下生存,直到今天。
1946年,梁思成应邀去美国讲学,他带着《中国建筑史》和他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稿,第一次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博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敬佩与赞扬。
这种建筑思想的确立,发端于沈阳,发端于东北大学,这种思想的萌生,直接影响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术与人生。
4 离开沈阳后入职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林徽因被诊断出肺病不得不回北平治疗。梁思成把家搬到北平之后又回到东北大学任教,直到本学年结束。然后他就把系里的工作交给童寯,到北平与林徽因会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战火硝烟中,东北大学建筑系那些生机勃勃的创业伙伴们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童寯一个人。
离开沈阳后,梁思成就职于朱启钤创建的中国营造学社,再后来,他们一同去了四川。
“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从北京出发,沿着沈阳、昆明、太原、李庄路线进行展览,而这条路线正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事业与人生重要节点。
由此回望,在沈阳,在东北大学的3年时间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候他们无忧无虑,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神,有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明确目标,还有因他们而正在兴起的中国建筑学。
当然,这一切,对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本版图片由“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策展团队提供)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