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热议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
11月6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在沈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站位高、立意深、落点准、措施实,对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作出了系统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辽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肩负的使命任务。
会后,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纷纷组织召开会议,学习领悟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突出重点、集中攻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四个重大转变”的重要判断,让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助理张巍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刑事检察干警,张巍表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在工作中精准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适应治安形势和犯罪结构深刻变化,助力完善轻罪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强化农、林、渔等环境资源领域综合治理,密切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坚持打击犯罪、修复环境和督促履职相统一,为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强司法保障,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检察力量。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全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要求上来,立足机关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能定位,全面落实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做好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工作。不断深化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助推营商环境建设、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等工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
省发展改革委党员干部表示,这次省委全会是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契合我省当前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全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担当。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三年行动为总牵引,抓实重大政策,切实把中央支持政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抓强重大项目,着力推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成熟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抓准经济调控,全力做好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抓好短板弱项,加快推动服务业、县域经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会在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中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全省科技战线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求,把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机遇,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目标任务,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组织实施“科教人才专项行动”,坚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一体推进,加强重大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及《意见》部署上来,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把制造业长板做长锻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省财政厅通过党组会议、支部学习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家反响强烈,一致认为省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感恩奋进,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成果成绩,辽宁振兴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全会鲜明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系统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大家深受鼓舞、充满信心,一致表示将立足岗位奋力拼搏,高标准完成今年工作,对标对表谋划明年工作,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资金保障、加强项目谋划,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财政力量。
高水平开放是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省商务厅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表示,《意见》站位高远、目标定位明确、工作举措扎实有力,必将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全省商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省委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聚焦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奋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辽宁全面振兴。省商务厅将深度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RCE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做好向北开放大文章。还将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增强引进外资精准性,综合施策促进外贸企稳向好,创新开展冬季促消费活动,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对于辽宁而言,文旅产业既是短板,更是潜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对辽宁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命题,这让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紧扣“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致力打造“六地”红色旅游新高地、培育中国北方生态旅居胜地、建设大众冰雪旅游最佳体验地、构建现代旅游消费集散地,推动历史文化游、红色六地游、工业研学游、生态康养游、休闲观光游、旅居度假游等全业态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同时,与体育赛事结合,推出赛事演艺游等高端产品,为大众旅游时代奉献“辽宁样板”。
省总工会召开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力度,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重振辽宁产业工人雄风。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聚焦全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广泛深入持久组织开展“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每年开展百项以上全省职工技能大赛。积极培育创建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持续深化“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省委全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让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广大党员干部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和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抓创新、添活力。统筹抓好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工作,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汇聚推动产业创新强大动力,为我省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农业是辽宁振兴设计图纸中的基石环节,全会对我省农业发展提出了系列目标任务。
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全会精神,抢抓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食品工业大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历史机遇,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高标准农田和保护性耕作建设,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行动,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供应能力。落实食品工业大省建设部署,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全会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他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深入实施农业提升工程,从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发展壮大种植养殖业、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巩固提升“三区”“三园”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方面发力,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践行大食物观,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有力支撑、作出应有贡献。
对于老工业城市抚顺来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广泛聚集经济资源要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抚顺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企业满意导向,积极履职尽责,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编制工作,推进“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营主体提质扩量增效,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员表示,将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全会精神,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依托本溪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积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全业态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向广大游客发出“跟着赛事去旅游、伴着旅游去参赛”的邀约,奋力开创全产融合、全域统筹、全面创新、全景打造、全民参与的新局面,推出赛事演艺游、冰雪温泉游、海洋旅游、边境旅游等高端产品,扎实构建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本报记者 刘 璐 黄 岩 白 昊 赵婷婷 孔爱群 孙大卫 唐佳丽 董翰博 王笑梅 刘大毅 陶 阳 于雅坤 刘家伟 崔振波 许蔚冰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