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粮更要储好粮
省政协委员乔春雷——
种好粮更要储好粮
本报记者 李 越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去年,我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粮食主产省地位。在种好粮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科学储粮水平,确保粮食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我认为,科学储粮,首先要确保颗粒归仓。以中储粮辽宁分公司为例,通过高效执行强农惠农收购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顺利地开展了粮食收购工作。
同时,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安全、优质粮食产品的需求,还要努力实现“绿色优储”,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目前,中央储备粮内环流控温、压盖储粮、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应用率持续保持100%。
此外,还应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新技术、智能化新设备、人工智能算法,对粮食入库、检斤、检验和仓储等业务环节实施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做到科学储粮,心中有“数”。
责编:李莹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