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红山文化知名度影响力
省政协委员王轩龙——
不断扩大红山文化知名度影响力
本报记者 刘 璐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将辽宁打造成“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作为辽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牛河梁遗址是辽宁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我认为,应持续做好牛河梁遗址的保护利用传承,为推进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今年我们借助《牛河梁遗址保护规划》修编的有利契机,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前提,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深入研究和挖掘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为今后的工作绘制了美好蓝图。
同时,也要扎实推进考古研究。应继续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开展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和红山文化专项调查工作,积极参与红山文化研究院筹建、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考古方舱建设等工作,高质量完成“考古中国”科研任务。
此外,做好宣传推广也必不可少。比如,可以举办一场红山文化专题学术论坛,研发一批含有红山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策划一批具有红山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级媒体对牛河梁遗址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红山文化知名度影响力。
责编:李莹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