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龙凤是中国龙凤文化起源的主干
牛河梁出土的龙凤玉佩。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出土的玉凤。
商周时期龙凤纹玉佩 河南洛阳出土
汉代龙凤纹重环玉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
商代玉凤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本报记者 郭 平
提 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3件凤形玉器,其中一件为龙凤玉佩,这是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龙、凤玉器,直接将史籍中记载的龙凤文化向前延伸到史前时期,为“龙凤呈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根脉,其造型和表现手法传承后世。红山文化玉龙玉凤的出土,在当时引起了中华文明史起源的大讨论,牛河梁出土的这些玉器和坛、庙、冢等遗址奠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史上的“直根系”地位。
龙凤共出
以红山文化为最早
有些记忆经过时间的磨洗反而会变得格外清晰。时间回到2002年。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助理馆员杜志刚等考古人员正在发掘编号为M4的中心大墓。大墓的四壁由石板构成,墓中积满了黄褐色的淤土。发掘现场区域非常狭窄,仅容得下杜志刚和另一名工作者。他手持发掘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淤土,然后将竹筷贴着颅骨向下探查。突然,他感到竹筷碰到一个硬东西,略加小心地挪一下竹筷的触端,感觉筷头一滑。“下面有玉器!”他喊了出来。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验证他的判断,随着淤土逐渐清理干净,枕在墓主人头骨下方的一件从未见过的玉器终于全部显露了出来!现场人数不多,大家都屏住呼吸,凝神细看,虽不说话,但脸上都闪着兴奋的光。杜志刚更加小心翼翼,动作更轻、更细腻。
这是一件鸟形玉器。杜志刚解释说:“那时候还不能给这件玉器确定一个准确的名字,我们就暂时叫它玉牌子。在当时,这是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以来独一无二的发现。”考古发掘完成的那天夜晚,杜志刚负责完成文物绘图和拍摄,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方殿春、朱达在身旁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时地小声提醒:“小杜啊,轻着点,可要拿稳了。”
经过专家研究决定,这件“玉牌子”最终被确定为玉凤。由此,牛河梁成为全国最早且唯一的“龙凤共出”考古遗址。
玉猪龙和玉凤被确认,以及一系列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中华文明史起源的大讨论,最终证实,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史上占有“直根系”地位。国家文物局在去年年末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5800年至5200年前后,红山文化进入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牛河梁玉凤
对后世影响深远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华玉冰曾把古代遗址、遗迹比作古籍。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编号M4大墓历经5000多年时光依然保存完好,给了考古工作者完整解读这部“红山文化古籍”的重要机遇。
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刘国祥长期研究红山文化,他在学术专著《红山文化研究》中汇总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他介绍,到目前为止,凤形玉器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共发现3件,全部出土于牛河梁遗址。
其中最吸引人的一件为龙凤玉佩。这件玉器呈黄绿色,长10.3厘米,宽7.8厘米,厚0.9厘米。器体呈板状,近似长方形,正面用阳纹和较粗的阴线,雕出一龙一凤形象:龙凤首尾相对,皆为卷尾,构思巧妙。龙首雕琢精细,圆耳,圆目,疣鼻,细长嘴。凤首与龙首相依,为圆目,尖钩状喙。器身上有两类钻孔:一类是为了造型需要钻出的较大孔,另一类为佩戴需要钻出的穿挂孔。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龙凤并列图案的玉器。
另一件为玉凤首,淡黄色,长3.1厘米,最厚0.7厘米,片状,器体外轮廓为凤首形象,雕琢精细。
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指出,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龙凤玉雕的出土,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国最早以龙凤为题材进行玉雕创作的文化区域。他进一步提出:红山文化的龙凤当数中国龙凤文化起源的主干。
红山文化玉凤的出土震惊了考古界,更细致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
因为第十六地点M4大墓的特殊性,为了进一步研究龙凤玉器,专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这个中心大墓上,努力还原这个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历史原貌。
刘国祥全面梳理了牛河梁遗址已经发掘清理的97座墓葬后发现,牛河梁十六地点M4号墓位于第十六地点中心部分的山脊主梁之上,别具一格。与其他墓葬相比,其圹穴规模最大,墓室砌筑最精致,墓葬形制最复杂,是目前红山文化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高等级大型石棺墓,充分反映了墓主人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
卜辞有“帝使凤”,是说凤是与帝来往的使者,凤伴随在帝的左右。这些记载十分有利于帮助人们理解出土的玉凤与墓主人的相互关系和墓主人的地位。
郭大顺认为,远古时期各种动物题材的玉器,其功能是巫者通神的工具。从目前的发现情况看,动物题材以对兽与鸟的神化物数量最多,是巫者最为常用的通神工具。由此可见,龙凤玉雕在红山文化出现,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郭大顺解释说,从出土文物看,史前文化所见的鸟形象较多,但都造型简朴,距离凤的形象尚有距离。中原与江南地区凤题材出现的时代都要晚于红山文化一个阶段,所以不排除是红山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且,其后来出现的凤题材造型比红山文化玉凤复杂,更接近于后世的凤纹。
当然,红山文化玉凤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在后世可以找到传承的,如山东龙山文化玉雕鹰纹(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玉鹰(距今约4000年)造型与红山文化玉凤相似。
从鸟到鹰再到凤
龙凤呈祥故事的“铺垫”渐渐完成
郭大顺说:“玉凤的出现是文化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凤的形象是由早期鸟图腾崇拜演化发展而来。研究认为,在古人观念中,鸟与太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沈阳新乐遗址出土一件7000多年前的木雕,长约40厘米,宽4.5厘米,出土时已经炭化,断为三截,两面纹饰基本相同,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鸟形。当年进行考古发掘的于崇源认为:“它很像是权杖,直柄以上的雕饰图案可能是图腾徵帜。权杖为氏族首领统帅氏族所用。这里也可能是鸟图腾的氏族。”
总结近年考古研究成果,由鸟到凤的演变脉络逐步清晰:略晚于新乐文化,早于红山文化的赵宝沟文化,已有鹰首龙身的图像。这是将鸟神化为凤的观念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图像由陶器上的刻画纹做成,但无论是造型、与其他神化动物组合,还是刻画技法都已经相当成熟,鸟的造型保留了鹰的主要特征。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文化类型还出土了一件凤首匜形陶器,凤首、高冠、钩形喙,在这件器物上,鹰已经神化为凤的形象。商代时,凤的形象已经成熟。
牛河梁遗址龙凤玉佩出土前,龙凤的形象最早所见为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代文物,如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纹玉雕、洛阳出土的商周龙凤纹玉佩,还有广州出土的汉代龙凤纹重环玉佩,表现的都是龙凤呈祥寓意。而且,“龙凤呈祥”最早反映的是商周通婚的故事,《诗经》有关于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仲鸷氏的记载。商周、汉唐再至明清,在人们的生活中,从服饰、生活器皿,到工艺品、建筑装饰等,龙凤纹无所不在,无所不见。几千年来,“龙凤呈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太平盛世和吉祥如意的瑞物并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郭大顺指出,龙、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因素,玉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以玉材雕龙凤,从古至今,连续不断,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