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国字号银币出自沈阳造币厂
原模龙面
原模字面
沈阳造币博物馆珍藏的“宣统三年壹圆大清银币”原模铸造的一元银币,实重七钱二分,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确立了我国以元为单位的货币体系。
1909年,沈阳开始用电照明,1923年,发电量增加了8倍,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图为1929年的西四条街(今太原街)。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探新展
展品名称 “宣三一元”原模
所属年代 清朝末年
展出地点 沈阳造币博物馆
文物价值 我国以元为单位货币体系的发端
沈阳造币博物馆正在展出一对世上罕见的银币原模——“宣统三年壹圆大清银币”(以下简称“宣三一元”)原模。以此原模制造的一元银币背后隐含的是中国金融史上著名的清末币制“元两之争”,最终“元”代替“两”,一元重七钱二分,标志着我国开始推行以“元”为单位的货币机制体系。这一切,还要从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造币企业、沈阳第一家工业企业——沈阳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厂)说起。
1
“元两之争”清末著名的货币公案
在沈阳造币博物馆一楼展厅的显著位置,展出一对“宣统三年(1911年)壹圆大清银币”的精巧原模。原模的字面中心铸有“大清银币”,下方为“宣统三年”,上方有满文对应,字体端庄,图文清晰,两侧分列花枝。原模的另一面为龙面,正中铸为“壹圆(以下用“一元”表述)”两字。币面印有龙纹,龙首遒劲威严,清晰有神,层次分明,整条龙活灵活现,大气磅礴。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清朝进行机械造币,由于当时尚未划定统一标准,加之各省拥有铸币权,导致所铸银币的式样和成色参差不齐,且都标明本省省名,难以在全国通行,因此清廷围绕银币单位标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从机制造币开始,一直持续到宣统二年(1910年),史称“元两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货币重量,更是一场权力的斗争。
“元两之争”中,主张铸造一两主币的主要人物包括张之洞、袁世凯和庆亲王奕劻等人,称为“两派”。主张铸造七钱二分主币的则以度支部的载泽和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为代表,重要人物还有宣统时期的摄政王载沣,称为“元派”。
“元两”派系之间的斗争在光绪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期间尤为激烈。起因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再次奏请铸造一两银币,而“元派”认为,沿海各省已习惯使用七钱二分的“龙洋”,因此继续铸造七钱二分银圆更为便利。
由于张之洞在清廷制币问题上有较大影响力,所以湖北等地开始铸库平一两银币,却因为此币不符合民间使用习惯,发行不久即遭抵制而被迫停铸;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奏请试铸通用银币以利通行,北洋银圆局铸造了“北洋33七钱二分银币”,并试铸了“北洋33库平一两”样币,但未发行。
《中国货币思想史》一书曾评价:“综观‘元两之争’,主‘两’者以为银币用两是中国货币金融独立的一种表现,主‘元’者,则以为旧制习用已久,便于商民,以因之为好。但从货币金融理论和历史发展趋势角度看,则主‘元’者的观点更有道理一些。”
这场大争论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结束。这年四月十六,清朝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了主币和辅币的重量、成色、花纹等使用标准,确立了十进制的货币单位,并要求所有赋税和放款必须使用制币交纳,明确了一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为主货币。《币制则例》的实施意味着铸币权从地方收回中央,结束了各省自行铸造银币的混乱局面。
沈阳造币博物馆馆长魏宏坤认为,由奉天制造银圆总局(沈阳造币厂前身,最早名称为“奉天机器局”)这款印模制造出来的“宣三一元”银币,是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中的巅峰之作,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它代表中国历史上以“元”为单位的货币计值体系真正开始推行,确立了“元”的官方地位。
不过,在宣统三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即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随后清朝退场,宣统三年铸行的大清银币以及元、角、分整套设计成为“文本意义”上的货币。
2
“奉天一两”银币拍出4657.5万元的天价
沈阳造币厂在历史上制造的“宣三一元”银币,结束了清朝长达十余年的“元两之争”,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收藏珍品。但在收藏界,创造出中国钱币拍卖天价的却不是它,而是“奉天一两”银币。据魏宏坤介绍,“奉天一两”是收藏界对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样币的简称。当时正值“元两之争”,这枚银币由奉天制造银圆总局雕模试铸,并未发行,目前仅发现一枚孤品,因此位居中国机制币大珍之首。2022年8月的“机制币专场拍卖”中,“奉天一两”最终以4657.5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国内外公开拍卖中国钱币的最高成交纪录。
纵观拍卖历史,可以说,“奉天一两”一直处于藏家们的争抢之中。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这枚独一无二的“奉天一两”银币历经多次转手,每次亮相都引起了中国钱币界的极大关注。1952年,这枚珍贵的银币现身香港,当时香港钱币研究会会长张璜将其拓片寄往上海,经过鉴定确认为真品后,他以2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著名收藏家耿爱德。
1971年6月,这枚“奉天一两”被美国富商以3000美元的价格买下,这一价格在当时打破了中国机制币的公开拍卖纪录。1991年6月,这枚银币以3.5万美元的起拍价开始竞拍,资深钱币收藏家张秀清以18.7万美元的价格竞得,这一价格刷新了当时中国钱币在国际拍卖会上的最高成交纪录。
2010年,上海收藏家周大为以2500万元的价格购得这枚“奉天一两”。12年后,“奉天一两”再次成为焦点,它不仅再次刷新了中国机制银圆的成交价格纪录,还创造了中国钱币在公开拍卖中的最高成交纪录。这枚银币的传奇故事至今在收藏界流传着。
“奉天一两”银币的传奇并非沈阳造币厂历史上所铸货币精品的孤例。魏宏坤介绍,除上述银币外,自1903年起,沈阳造币厂还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纪年之“奉天省造光绪元宝”铜圆,以及乙巳、丁未、己酉纪年之“大清铜币”等。其中,“立龙”“卧龙”两种版别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铜圆,就是其中的珍品。1929年,沈阳造币厂铸造的“民国十八年哈尔滨壹分”铜币未经流通,存世极罕,是中国近代铜币名品之一。
3
造币厂发电照亮沈阳街路
从1896年奉天机器局创立算起,沈阳造币厂已有128年历史。百年间,它不断更换名称,不仅铸造了多种多样的硬币,还是沈阳第一家机器工厂,引进发电机发电,用电灯照亮了沈阳。
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为解决奉天制钱短缺,奏请清廷设立“奉天机器局”以制造银圆及军火。奉天机器局是沈阳第一家机器工厂,开创了沈阳近代工业的先河。1898年,奉天机器局工厂开始首次批量生产“大清光绪奉天机器局造”一元、五角、二角和一角银币。该币以生产工艺先进、成色固定、形制统一、质量一致、便于携带和计算简便等优点,一经问世,深受社会欢迎。
1908年,“奉天造币分厂”奉命从铸造铜币的余利中垫拨经费创办电灯厂。东三省银圆局总办舒鸿贻奉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创办奉天电灯厂,并定名为“东三省银圆总局电灯厂”,即奉天电灯厂。电灯厂并不生产电灯泡,而是拥有一个发电机组的电厂,并经营租灯、装灯等业务。该厂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发电,是为沈阳自行发电照明之发端,开创了沈阳照明用电的先河。
没有电灯之前的沈阳什么样?“1905年以前,奉天没有警察,日落时分,店铺关门,没有路灯的街道沉寂下来,直到黎明前都少有人迹。”曾在沈阳行医的苏格兰名医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在《奉天三十年》一书中写道。
沈阳最早的路灯是由电灯厂安装的,电费由沿街的商户买单。根据辽宁省档案馆资料记载,1915年4月,电灯厂从其所在地大东边门开始,先后在奉天城大小东关、南关、西关各胡同装设路灯1182盏,10月全部竣工发光。
就这样,造币厂让沈阳人获得了廉价的电灯照明。1923年,曾有翼以奉天市长的身份兼任奉天电灯厂厂长,工厂随后新购进的2500kW发电机组开始工作,此时的电灯厂发电功率已达建厂时的8倍。
魏宏坤表示,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历经了几个重大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从1896年创立至今,沈阳造币厂见证了中国金融历史。如今沈阳造币厂是全国仅有的,经历过范铸、叠铸和铸造工艺造币以及各种机械铸造的造币工厂,也是近百年间少有的参与铸造全品种流通硬币的工厂,是中国的铜合金硬币生产基地,实现造币产能向国际输出。”(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