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趣录
俞晓群
几十年忙忙碌碌,养成闲时读史的习惯。立下一个主题,把一部《二十五史》翻来倒去,择要查阅,引出许多其他门类的书目。如今回看自己记下的笔记,基于我之浅近所见,作一点横向的归类,理出几个颇为有趣的题目,略记如下:
重名:一是《述异记》,同名著作有两部:一为南朝齐祖冲之撰《述异记》,宋代佚失。再一为南朝梁任昉撰《述异记》,最早见于宋《崇文总目》小说类,唐以前未见叙录。明代印本序中说:“(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于秘书,撰新《述异记》上下两卷,皆得所未闻,将以资后来刀笔之士,好奇之流,文辞怪丽之端,抑亦博物之意者也。”与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题记类同。鲁迅作《古小说钩沉》时,将类书中见到署名祖冲之《述异记》的条目全取出来,还从署名任昉《述异记》的条目中采撷数条,“不知鲁迅何以将此数条辑入”,(李剑国语)构成《古小说钩沉》之《述异记》九十则。
二是《纬书集成》,同名著作有两部,同在1994年出版:一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纬书集成》,收录纬书辑本13种,及有关资料5种,如《易纬》《说郛》《古微书》《纬攟》《玉涵山房辑佚书》等,影印页面为上下双栏,清洁清晰可读。再一为河北人民出版社《纬书集成》,日本学者中村璋八、安居香山辑。书前有李学勤序言,他称赞此书为“纬书辑佚的集大成之作,久已著称于世……对于中国学术史、文化史研究是一项重要贡献。”
三是《金縢》,《尚书·周书》中有《金縢》一章,即“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云云。而《新唐书·五行志》中也有《金縢》的名目出现:“永昌中,华州赤水南岸大山,昼日忽风昏,有声隐隐如雷,顷之渐移东数百步,拥赤水,压张村民三十余家,山高二百余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木宛然。《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佞人执政,政在女主,不出五年,有走王。’”《尚书·金縢》中未见此段文字,那它出自哪里呢?原来晋干宝《搜神记·山徙》错记道:“《尚书·金滕》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它们应该是《洪范五行传》或《尚书纬》中文字。
续书:一是晋张华撰《博物志》,续书有明董斯张撰《广博物志》。《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后者:“此书名为广张华《博物志》而作,其实分门隶事,名目琐碎,颇近后世类家与博物志。”二是晋曹豹撰《古今注》,续书有唐五代马缟撰《中华古今注》。马缟有感于《古今注》“博识虽广,殆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多所增益,撰成《中华古今注》。”三是晋孙盛撰《晋阳秋》,续书有南朝宋檀道鸾撰《续晋阳秋》。四是南朝宋东阳无疑撰《齐谐记》,续书有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还有清袁枚撰《新齐谐》《续新齐谐》,又名《子不语》。《续齐谐记》后记写道:“《齐谐》,志怪者也。盖庄生寓言耳。今吴均所续,特取义云耳,前无其书也。”五是晋干宝撰《搜神记》,续书有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六是南朝梁释慧皎撰《高僧传》,续书有唐道宣撰《续高僧传》。七是隋萧吉撰《五行记》,续书有唐窦维鍌撰《广古今五行记》。后人题记:“窦氏以‘广’为名,乃因前有隋代萧吉《五行记》,特广而大之。”八是宋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续书有明王圻撰《续文献通考》,还有清三通馆撰《钦定续文献通考》,清张廷玉等撰《清朝文献通考》,清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九是宋洪迈撰《夷坚志》,续书有金元好问撰《续夷坚志》。十是唐苏冕撰《唐会要》,续书有宋杨绍复撰《续唐会要》,宋王溥撰《新编唐会要》,最终将王溥的著作称《唐会要》。十一是唐牛僧儒撰《玄怪录》,续书有唐李复言撰《续玄怪录》。
别名:一是子贡撰《越绝书》,又名《越绝记》,此书有“地方志鼻祖”之誉。二是秦吕不韦等撰《吕氏春秋》,亦称《吕览》。三是汉戴圣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四是汉司马迁撰《史记》,即《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五是汉应劭撰《风俗通》,又称《风俗通义》。六是汉班固撰《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七是汉末人撰《三辅黄图》,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八是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初称《华阳国记》或《华阳记》。九是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又称《续搜神记》《搜神续记》。十是前秦王嘉等撰、南朝梁萧绮录《拾遗记》,又称《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十一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幽明录》,亦作《幽冥录》《幽冥记》。十二是南朝梁萧统撰《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十三是唐陈鸿撰《东城老父传》,又名《贾昌传》。十四是唐道宣撰《续高僧传》,又名《唐高僧传》。十五是元末明初权衡撰《庚申外史》,又名《庚申帝史外闻见录》《庚申大事记》。十六是清黄奭辑《通纬逸书考》,又称《通纬》。十七是清殷元正撰《集纬》,又称《纬书》,殷氏亡,弟子陆明睿增订成书。
佚失:自古以来散失的典籍很多,比如《新唐书·董昌传》中提到的《越中秘记》,即无从查找。书中写道:“咸通末,《越中秘记》言:‘有罗平鸟,主越祸福。’中和时,鸟见吴、越,四目而三足,其鸣曰‘罗平天册’,民祀以攘难。”再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两段《书序》也就是《尚书》序言中的故事,一为《书序》曰:“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语出《尚书·商书》之《咸乂》序。此段故事《史记·殷本纪》也有记载,但《咸乂》本文却散失不闻了。再一为《书序》又曰:“高宗祭成汤,有蜚雉登鼎耳而雊。”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语出《尚书·商书》之《高宗肜日》序,其正文尚存。
重印:我在翻阅古籍时,迫于急需,还是买了很多古书的复印资料。此类服务有图书馆、有个人,非常活跃,规模不小。却说如今正规出版及古籍整理颇有成就,还有哪些漏洞呢?以我的体验:一是未翻排印制、重排印制的古代典籍还有遗漏,现在的情况大有改善,比如我许多年前购买的复印资料,几年后已经有新印的书出来,如《洪范五行传》《素园石谱》《南朝佛寺志》《檀道鸾续晋阳秋》《明朝小史》《古书拾遗》等。二是今人将许多古代典籍归入一些大型套书之中,或将一部难以见到的书,混入一大堆常见的书之中,整套书价格昂贵,逼读者就范。三是许多书经常署名为“某某著作几种”“外几种”云云,见不到书名人名,不便检索。四是我还是喜欢单行本小册子,多年来一些出版社陆续整理,简繁并重,平装出版,易读易买,赓续文化,功德无量。
以上文字名目繁杂,下面略作一些解释与补充:一是宋代《文献通考》续书最多,大约有四部:明代一部,清代三部。还有南朝《齐谐记》,也有三部续书。二是南朝《高僧传》的续书《续高僧传》成书于唐代,又名《唐高僧传》。那么它为何称“续”呢?作者有多个考虑:一是《高僧传》撰写时,对于在世的僧人不予立传,而100多年后动笔的《续高僧传》将其补入。二是《高僧传》成书于南北分裂阻隔时期,撰者偏重于收取南方僧人的资料,导致北方僧人的资料多有遗珠之憾,《续高僧传》对此做了大量的补充工作。三是许多作者为自己的著作再写续书,如袁枚写《新齐谐》,接着又写《续新齐谐》。四是父子接续的著作,如宋邵伯温撰《闻见前录》,其次子邵博撰《闻见后录》。五是近现代写通俗史的好书,我见到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其中多见大家手笔。如《宋史·郑居中传》有记:“都水使者赵霖得龟两首于黄河,献以为瑞。京曰:此齐小白所谓‘象罔’,见之而霸者也。居中曰: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京独主之,殆不可测。帝命弃龟金明池,谓‘居中爱我’,遂申前命,进知院事。”翻阅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它将此段故事提点出来,且写道:“齐小白所见,乃是委蛇,并非象罔。且徽宗已抚有中国,降而为霸,亦何足贺。”如此抨击蔡京的观点,很有见地。六是在重名的著作中,趣闻如《幽明录》《晋阳秋》等古书名字,都有今人拿来,将其作为自己小说的名字。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