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位作家手稿勾勒辽宁文学发展脉络
马加、韶华等人“真迹”集体亮相
29位作家手稿勾勒辽宁文学发展脉络
马加代表作《北国风云录》手稿,1982年问世。
韶华《沧海一粟——一个电车女售票员的手记》初稿为1955年8月。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核心提示
珍贵手稿,犹如开启秘密宝库的钥匙。9月26日,由辽宁文学馆和文学辽军展示馆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辽宁作家手迹实物展”开展。本次手迹展共遴选了包括马加、韶华、王向峰、萨仁图娅、孙惠芬等29位辽宁作家的手稿。作为手写时代作品的“祖本”,这些手稿不但有助于读者和研究者捕捉作家当年的创作心理,而且清晰地勾勒出辽宁文学75年间的发展脉络。
囊括全国多项大奖者手迹
本次展览入选的作家手迹,涵盖所有文学门类。
作为手写时代作品的“祖本”,手稿见证了作品从构思、草成、修改直至定稿的全过程。正所谓凭字迹察心迹,我们凝视这些手迹,可以从中体会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思路轨迹。此次展出的作家,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的在新时期蜚声文坛,也有当下辽宁作家的中坚力量。这些珍贵的手迹和实物,是辽宁文学发展历程的墨痕与缩影。
辽宁文学馆现有辽宁作家手稿3万余页,本次手迹展遴选马加、韶华、汤士安、王向峰、赵郁秀、邓洪文、文畅、谢友鄞、王金力、萨仁图娅、孙春平、朱东惠、徐铎、车培晶、晓寒、刘国强、鲍尔吉·原野、邸玉超、孙惠芬、老藤、周建新、王立春、巴音博罗、宋晓杰、于晓威、薛涛、苏兰朵、曾剑、万胜共29位辽宁作家。其中,获得过国家级大奖的作家有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向峰、孙惠芬、鲍尔吉·原野;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萨仁图娅、孙春平、周建新、于晓威、苏兰朵、刘国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车培晶、王立春、薛涛;“五个一工程”奖得主老藤等。
“沧海一粟”见证社会变迁
本次展览中29位作家手稿,旨在呈现出辽宁文学发展脉络。195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横排书写印刷,竖排书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韶华的短篇小说《沧海一粟——一个电车女售票员的手记》,作家自署日期初稿为1955年8月,修改于1956年7月,至今已近70年,该手稿写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专用稿纸上,保留着自右至左竖排书写传统,蓝色墨水字迹虽有褪色,但依然能清晰辨认出字迹。这也是本次展出的唯一一份竖排书写手稿,这份手稿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
辽宁文学馆馆员张忠诚介绍,文学馆收藏了韶华很多重要手稿,本次选出这份作品手稿展出,主要从作家手迹书写年代考虑,这是辽宁文学馆目前能找到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最早的作家手稿。这份手稿发表的杂志页,韶华当年也剪裁下来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1982年问世的《北国风云录》是马加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为历史背景,将东北流亡青年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斗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从辽河两岸到古城北京东北青年抗争的历史画卷。从马加《北国风云录》手稿上,可以看到以蓝色的钢笔字迹写出的极具辨识度的“马加体”,40余年过去,这部手稿见证着一部杰作的诞生和“人民作家”的不朽贡献。
辽宁文学丰富样貌尽显
王向峰一生坚持手稿写作,并对手稿的美学价值做过深入论述。他的《艺术语言功能的正负效应》手稿是本次手稿展唯一一份理论文章手稿,该文的副标题为“兼论儒道佛禅的言语观”,这篇文章在《文艺研究》杂志发表,后来收入王向峰文集时,都使用了副标题,并删除了“兼论”二字。这篇论文在美学界曾引起广泛影响。
在作家的手稿上,不仅有自己的批改变化,也可能会有师友、责任编辑的批注和修改意见。在作家邓洪文1978年的《幽思》手稿上,就有当时火爆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的多处批注。
邓洪文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小说、报告文学写作。1976年后重新秉笔,第一篇小说《幽思》完成于1978年,荣获当年辽宁省文联《鸭绿江》文学杂志文学创作二等奖。《幽思》写作之初叫《一壶开水》,该手稿有几十处铅笔批注,还有红笔字迹。手稿首页左侧黑笔为作家所写,说明手稿红笔和铅笔字为作家徐迟批注。
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一时“洛阳纸贵”,成就了数学家陈景润的经典形象。邓洪文《幽思》写成于1978年,又经徐迟批注,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从本次展出的手稿上可以看到,徐迟在给小说《幽思》批注时,极其认真严谨,连标点符号都提出了修改意见。一位“红极一时”的名作家,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新作认真批注,成为文坛佳话。这是辽宁文学馆收藏的手稿中,少有的几份有其他著名作家批注过的手稿。
巴音博罗《苍黄九章》手稿为本次展出的唯一诗歌手稿。长诗《苍黄九章》发表于诗歌丛刊《诗》,1997年出版,1999年10月获得首届辽宁文学奖,此后诗人三度获得辽宁文学奖。
辽宁文学馆馆长薛涛介绍,在精心收藏保管,适时对外展出之外,辽宁文学馆还会加大对上述手稿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的研究,挖掘讲述手稿背后的故事,以期让这些写满故事的纸张讲述新的故事。
据悉,该展将持续到12月31日。
编辑:邱美然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