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花似雾中看
肖复兴
人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先老的是眼,是眼睛看东西先有些模糊了,也就是人们说的眼睛开始花了。杜诗“老年花似雾中看”,就是人老眼花昏蒙时最形象生动的写照。所以,俗语说:“花不花,四十七八。”四十七八这样的年纪,视力显然早于腿力衰退。
同样是老花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中镜像,有人眼前如冬季万木凋零,有人则是如春花似锦。这不是戴不戴老花镜的缘故,主要取决于人老之后的心态。
读晚年放翁的诗,就有后者的感觉。并不是那时候放翁不老,眼睛没花,那时候有没有老花镜,我不清楚,但老来放翁眼睛里看见的东西,确实比一般老年人看得丰富多彩而富于情趣。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他看得多么清楚,多么仔细。在绿叶之间和青萍微微一动时,便察觉出鸟和鱼的心思、举动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力?
“旱余虫镂园蔬叶,寒浅蜂争野菊花。”旱情中秋寒时的情景,放翁看到的是多么细致而别致。那小小的虫子和蜜蜂,都能够如工笔草虫画家一样,被他一一捕捉到。这是一双老花眼吗?
“巢乾燕乳虫供哺,花过蜂闲蜜满房。”同样写虫写蜂,在春夏生机盎然的时候,情景完全不同。虫子只能舍己供燕子吃了;蜜已酿满,蜜蜂可以清闲自在地飞了。那蜂和虫都有了感情,其实是放翁自己的感情,是既可以做虫哺育他人,也可以做蜂逍遥闲适,这不恰恰是老来的两种心境和心情吗?可见,眼睛是由心境和心情指挥的。心境和心情不一样,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
再看“花贪结子无遗萼,燕接飞虫正哺雏”,是上一联燕子捕虫哺雏的补写;而写花则是上一联的延长线;一个贪字,一个接字,将这两种状态写出活灵活现的动感。是放翁眼睛观察得厉害?其实,更是放翁心境和心情与年轻人一样充满生机,才会感受大自然时细若绣花针,为我们绣出一幅幅姿态各异的乡间绣花样来。
有时候,晚年放翁的心境更像一个孩子,“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与其说这是一种对诗的书写方式,不如说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如此,人老之后,还能够不顾湿衣而向流萤扑去,获得和孩子一样多的情趣和乐趣。
让自己心境放宽、心情放松的方法有多种,读书只是其中一种。晚年放翁的诗中有不少写到读书、抄书。“古纸硬黄临晋帖,矮笺匀碧录唐诗”“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老尚贪书课,黎明即下床……浮生又一日,开卷就窗光”……一直到80多岁的时候,他还写出了“岂知鹤发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80多岁的高龄,还能读蝇头细字,放翁难道没有老花眼吗?显然不是,而是心境和心情,是读书让心境拓宽,让心情放飞,便也让眼睛的视力与视野和常人不大一样。
老年可以花似雾中看,也可以雾似花中看。
心境和心情是老花眼最好的老花镜配制。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