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6534名青年农民“上大学”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10月20日,记者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青年农民上大学”20周年总结会上获悉,先后共有6534名沈阳青年农民进入该校接受非学历培训,并将所学应用于农业生产。统计显示,学员户均种植面积超过500亩,46.7%的学员领办家庭农场或创建合作社,19.5%的学员注册了农产品品牌,累计推广新技术3500余项。
据介绍,2004年沈阳市借鉴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创新启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选送优秀青年农民进入沈阳农业大学进行科技培训,实现了科技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直接对接,建立起“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的乡村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些学员覆盖了沈阳市所有涉农乡镇,70%的学员入学时年龄为36岁至45岁。
在对青年农民的培养过程中,沈阳农大针对其实际需要,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把授课内容与农事活动相结合,量体裁衣打造了“订单式”教学模式。目前,沈阳农大优化了以“首席专家+科技小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为核心的培训体系,设置畜禽、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等专业,每个专业开设20门至22门600学时课程,常年为青年农民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青年农民上大学”项目的深入开展,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民,他们不但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产业,还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头雁”。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辽中区后岭村汉夏中药养生文化产业园负责人于东霞是“青年农民上大学”的受益者之一,她说:“11年前参加培训班时,我还是一名种了30多亩地的普通农村妇女。进大学‘深造’后,在大学老师的技术支持下,我开始发展中草药产业,如今种植面积近千亩,影响并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中草药产业,增收超600万元。”
责编:杨 旭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 薪火相传丨一草一木 清香隽永
-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