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连人 一对忘年交——那一年 一曲“雄风”唱亚洲
徐沛东在指挥演唱《亚洲雄风》。
《亚洲雄风》手稿。
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亚洲雄风》磁带封面。
张藜在创作中,妻子时常陪伴在身边。
本报记者 杨 竞
提示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三十四年前,当韦唯和刘欢的歌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响起时,北京亚运会在万众瞩目下拉开帷幕。这首《亚洲雄风》的词作者是张藜,曲作者是徐沛东。二人合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并传唱至今。鲜为人知的是,《亚洲雄风》是先有曲后填词,而且,此曲是徐沛东在梦中谱出来的。十月十二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徐沛东,听他讲述当年创作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我在梦中谱出《亚洲雄风》曲”
如果说,有一首歌曲唱起来能让中国人充满骄傲与自信,《亚洲雄风》应该算得上。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安琳告诉记者:“《亚洲雄风》这首歌整个旋律意境深远、辽阔。听起来气势磅礴,充分地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强大以及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10月1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亚洲雄风》的曲作者徐沛东,听他讲述这首歌创作的背后故事。
1990年9月22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式现场的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其中就有词作家张藜和曲作家徐沛东。当他们听到全场高歌《亚洲雄风》时,激动不已……亚运会圣火终于在中国点燃了!《亚洲雄风》火了!
徐沛东回忆,当年,北京亚运会在准备阶段时,公布海选主题曲信息。20多个团队报名,作为运动迷的他也报了名,开始苦苦地寻找灵感。
转机出现在1990年年初。“我在梦中谱出《亚洲雄风》曲”徐沛东讲道,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段优美的曲调。醒来之后,他赶紧起身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后在钢琴上弹奏。就这样,梦中的乐谱完成了。
徐沛东马上给张藜打电话。张藜听说是乐谱的事,二话没说,挤上公交车就赶到徐家。听完曲子后,张藜感觉很好,问徐沛东这个歌词要什么“范儿”?徐沛东想了想说:“要亚洲范儿。”张藜心里有眉目了,带着曲谱回家了。第二天,他就把歌词写了出来。徐沛东根据歌词重新调整了那首曲子。就这样,先有曲后填词的《亚洲雄风》诞生了。“张藜的填词功力很厉害,当今没有几个词作家能像他这样读懂我创作的曲谱。”徐沛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最初,这首歌叫《亚洲雄狮》,拿去审核的时候,审核专家认为,亚运会是一个洲际运动会,而“雄狮”是形容我国的,用于亚洲不合适。经过张藜的修改,最终确定为《亚洲雄风》。
徐沛东还讲了一个小插曲:在谱曲时,他脑海里出现的演唱者就是当时很火的歌手——韦唯和刘欢。后来,他向两位歌手发出了邀请,二人愉快地接受了。当时,韦唯要同时录制两首歌曲,一首是《亚洲雄风》,另外一首是《辘轳、女人和井》的主题曲《命运不是辘轳》。在韦唯的心中,她觉得《命运不是辘轳》分量要重一些,可她没想到的是,《亚洲雄风》唱响后立即火遍全球。
同韦唯一样,刘欢当时也没想到《亚洲雄风》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了录制这首歌曲,徐沛东陪刘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熬了两天两夜——刘欢总是找不到感觉。两人都陷入困境时,徐沛东邀请刘欢喝酒,并给他买了6瓶啤酒。徐沛东告诉记者:“那时啤酒不装箱,用绳子捆着,6瓶啤酒捆在一起像手榴弹似的。你还别说,这啤酒真起作用了,刘欢是边喝边找感觉,而且在录制过程中他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情绪正好与这首歌的情感匹配,就这样,刘欢与韦唯唱红了这首歌。”
其实,《亚洲雄风》这首歌在1990年8月份亚运火炬开始传递时就传唱开了,亚运会开幕式之前已经红透大江南北。徐沛东说:“这首歌赶上了好时代,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亚运会诞生后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这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更是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
“这首歌传递了亚洲各国团结与友谊”
“我和张藜老师是忘年交。”徐沛东说,二人是在1988年的一次笔会上相识的,从此开始在音乐界长期合作,并成为一对黄金搭档,他们合作过120多首歌曲。
张藜和徐沛东都是大连人。张藜出生于1932年,徐沛东出生于1954年。1990年创作《亚洲雄风》时,张藜58岁,徐沛东36岁。
在创作《亚洲雄风》之前,徐沛东与张藜就有过多次合作,比如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篱笆墙的影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命运不是辘轳》等。
回忆与张藜的合作,徐沛东说:“张藜老师和我如同父子。虽然经历不同、年龄不同,但我们性格相同,都是急性子。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真实、真情。我们脾气相投,通常是我一个电话,他就从北京的劲松不辞辛苦地坐着公共汽车到虎坊桥我的家里,我弹曲子,他填词。他不仅在艺术上给予我很大的滋养,同时在做人上,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张藜曾对徐沛东说:“我们不能写那些没思想的东西,写出来的作品要能给群众带来生活上、思想上的启示。”
张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亚洲雄风》的歌词,主题聚焦于亚洲的崛起。歌词中“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既展现了亚洲的壮美山河,也凸显了亚洲人民的拼搏、团结精神。此外,“江山多俊秀”“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等歌词则传递出中国人自信、自强的信念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风范。
《亚洲雄风》传唱至今,音乐中蕴藏着悦耳、催人奋进的力量,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歌曲的旋律感人至深,歌词中充满了文化力量。安琳分析说,《亚洲雄风》歌词中多次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把山比作头,而且是高昂的头,把河比作血,而且是热血。“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正威猛”,寓意着亚洲各国的崛起和崭新气象,表达了对亚洲各国未来发展的期许。而“我们亚洲”更是唱出亚洲人民的自豪感和团结奋进的精神,这种自豪感和团结奋进精神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恰到好处地契合了时代背景,体现出张藜对时代的准确把握。“这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邃精神内涵的歌曲,不仅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崛起、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传递了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友谊。”安琳说。
作曲家徐占海从音乐上对这首歌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亚洲雄风》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主歌与副歌两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了完整而独特的音乐形式。以“啦啦啦”开头的副歌部分,用两句同头异尾的乐句构成一个独立乐段,与主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歌曲既有韵律感,又有激情和动力。
更有专家认为,《亚洲雄风》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所传达的团结奋进、拼搏奋斗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扎在泥土里的大实话表达的是百姓的心声”
“张藜是从沈阳音乐学院走出来的。在东北鲁艺的求学和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学生活是他歌词创作的开端,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创作来自生活’这个道理。”徐沛东说。
徐沛东记得张藜说过:“老在上面待着,词会穷啊,思想会僵化啊,我们得深入生活。”
张藜很注重深入生活中创作,徐沛东经常和他一块儿采风,体验生活。
说起张藜的作品,徐沛东用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来形容。他说:“像《篱笆墙的影子》《命运不是辘轳》的歌词虽然都是大实话,但很深刻并富有哲理。如‘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哟,爹是爹来娘是娘……’‘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这些扎在泥土里的大实话表达的是百姓的心声、百姓的情感。”
张藜有扎实的农村生活功底,但他的作品并不俗气,反而充满对生活的思考,这一点在《篱笆·女人和狗》系列剧的插曲中能体现出来。插曲中的那些词,都是老百姓天天在嘴里念叨的,作为一种文学形象出现在中国乐坛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很多人说,《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这三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之所以获得成功,与电视剧的主题歌分不开,即使有人没看过这些电视剧,不了解剧情,他也能哼出几句歌词:“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红色文化研究学者赵怀力说,张藜的作品看似平常,但句句有真情、字字有温度,“张藜的词句似从泥土里滚出来的。”
张藜在农村待了很多年,种过地、赶过车、沤过麻、打过绳、砍过山柴、下过煤井,吃了很多苦,所以他的作品接地气,他的作品扎根于群众生活。“因为他的身是深深扎根在泥土中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文艺家学习和思考,如何创作出让老百姓喜爱,让老百姓听得懂的好歌曲,奉献给时代,这是我们文艺家的责任。”徐沛东说。
徐沛东认为,努力创作反映群众心声的文艺作品,应该是当代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好的文艺作品既要有娱乐性,更要有教化性。好的作品能被群众认可甚至喜爱,是因为它们都是随着时代脉搏酝酿而生的。
徐沛东和张藜一样,有一颗平常的心。他们互相理解,合作的《亚洲雄风》《苦乐年华》《篱笆墙的影子》《命运不是辘轳》等作品都接地气并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易于传唱,经久不衰。
安琳认为,他们合作的作品中,最特别的是《亚洲雄风》。这首歌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十分广泛。歌曲汲取了亚洲各国优秀的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既具有世界音乐的融合性,又不失亚洲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这种多元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亚洲各国的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歌曲的吸引力。
(本版图片由徐沛东提供)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