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推广红松嫁接 把“一粒籽”经济做强
本报记者 黄 岩
“瞧,这些做完‘二次平头’一年的红松,结了这么多松塔!”2024年12月30日下午,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城沟村附近的千亩山林内,省政协委员、本溪满族自治县王鑫红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鑫趁着剪枝的间隙,兴奋地拍摄了一个小视频并发布到朋友圈。
王鑫用25年的时间在红松种植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作为省政协农业界别委员,红松产业发展是她关注的重点。如何带动更多林农增收致富,更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
没等下山,王鑫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二次平头’真的这么管用吗?”“现在做几年能有大丰收呀?”…… 对来电询问的林农,王鑫给予肯定的答复:“经过‘二次平头’,效益差不多能增3倍呢!”
1月2日,王鑫带领团队又在山上忙了一整天,为50亩共计3000多棵红松精心进行“二次平头”。所谓“平头”,简单说就是对多余的枝条进行修剪。“二次平头”则是王鑫正在试验的一项全新技术。“既能让红松实现矮化,又能促进多结松塔。”王鑫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这些经过“二次平头”的红松,再过两三年,便会迎来松子的“大丰收”。
王鑫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棵红松需要生长25年至30年才能结塔。但她嫁接后的红松,3年生的幼树便能结塔,10年后便会进入丰产期,而且产量还会逐年递增。多年来,王鑫一直通过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让大家认识到深耕红松果林“一粒籽”产业会有丰厚回报,“铁杆庄稼”大有可为。
作为政协委员,在王鑫看来,积极推广红松嫁接技术正是履行委员职责的体现。她所创立的合作社,如今在红松嫁接方面拥有两项专利,有一个60多人的专业红松嫁接团队。王鑫酝酿的提案就来自这个团队的工作实践,“希望有更多团队一起推广红松嫁接技术。”王鑫说,红松嫁接绝非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是实现红松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共同致富的关键所在,随着红松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必将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