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条主线” 统筹“三个建设” 数字辽宁建设迈出新步伐
本报讯 记者孔爱群报道 乍暖还寒时节,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车间内,一场“无人化”的生产正在火热进行——无人天车在空中来回运转,夹取钢卷、吊运物料;调度室中,技术人员在监控大屏前关注着生产的运行状态。
这只是我省持续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我省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个建设”,全面落实2024年数字辽宁建设工作要点41项重点任务,数字辽宁建设迈出新步伐。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探索。探索研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和授权运营等制度规范,出台《辽宁省强化公共数据汇聚 推动数据直达共享应用的实施方案》,沈阳、大连先行先试出台了公共数据授权、数据交易等制度文件,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活力。我省获国家数据局批准建设辽宁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沈阳市成立全省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沈阳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试运营。大连市成立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建立全省首个数据交易平台,完成公共数据运营授权,面向金融机构的首批数据产品开发完毕,已有十余个成熟的数据产品达成交易意向。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初显。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化发展作用,我省政务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夯实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编目和汇聚。全省共编目10.2万条,汇聚数据516亿条,建成人口、法人、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打通数据共享交换通道63条。丰富数字政府应用场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办理业务超过3.3亿件,“辽事通”平均每月300余万人在线办理业务。“辽政通”注册用户38万人,注册单位1.5万个,累计处理收发文25.8万件、日常事务性审批业务5.6万个。“都市圈”通办事项210项,“沿海六市”区域通办事项200项。
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我省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全省数字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去年1—11月,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7%,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9%;产业数字化转型稳中有进,累计培育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3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04个、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337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93家、电商直播示范基地100个。
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深入。以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探索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数字普惠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对丹东、盘锦等5市和桓仁、东港等8县(市、区)首批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开展终期评估,均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沈阳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大连多源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两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经典案例集》;依托数字政府基座项目,开发了具备数据在线查询、扫码采集信息、多台账关联、一键生成新报表等功能的基层报表通,已完成试点社区试用工作。
责编:李 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