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用DeepSeek干点啥 AI只是工具,理性应用不要过度依赖

大连移动应用DeepSeek打造AI网格员,解答居民咨询,调解纠纷。 杨奎 摄

制表 隋文锋
本报见习记者 李曼 本报记者 吕丽 许蔚冰
引子
“凌晨两点睡不着了,能去做什么?”不久前,演员吴磊根据DeepSeek(以下简称“DS”)的建议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追日出之旅,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由于午睡过头,凌晨两点钟醒来的他向DS发出了提问。很快,DS就给出了“夜间健身房”“山顶或高地”“公园或河畔”等多个建议,最终,他选择了夜骑摩托上山,追到了“朦不愣登”的日出。网友热评:这溢出屏幕的生命力!
火爆出圈的DS还能这么用?出于好奇,笔者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话题讨论,想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是否也开始使用DS,又是如何玩转DS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瞬间炸开,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使用心得。
“平时用来教孩子语文,还问了问关于2033年高考的建议”“一些小的运行代码我就交给它做,虽然得调整,但还挺靠谱的”“我朋友出门找饭店都得问问它”……各式各样的回答五花八门,各类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真实地出现在身边,但毫无疑问,DS等人工智能APP已经敲开了人们生活的大门。
循着大家的应用指南,本报报道组开展了一系列的采访调查,了解不同群体使用DS的真实体验。
万能实用型:
24小时全能秘书
从ChatGPT的横空出世到DS的快速迭代,再到如今被定义为“全球首款通用AI代理”Manus开始内测,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也让普通人乘上了AI快车。各行各业的打工人开始接触并尝试学习各类AI应用程序,为自己寻找一位24小时全能助手。
本溪市小学教师刘女士坦言,最初听说DS能自动生成教案时,确实有一些震惊,“就像当年PPT刚普及时,老教师对着黑板发呆的无力感。”但一段时间试用下来,她发现人工智能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钥匙,更像一把需要不断打磨的双刃剑。
在备课环节,DS展现出了很高的效率。它能快速生成教案框架,帮助教师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但在使用时我会非常慎重,DS生成的内容看起来很像回事儿,但其实不少知识是错误的,如果把错误知识教给了孩子,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刘女士说。
在大连工作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单先生分享心得:“我们这个行业接触DS应该会比较多一些,平时一些小功能代码我会尝试让它来做,但只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实际还是要结合自身业务进行修正。”单先生告诉记者,使用DS辅助撰写技术文档,其代码解释与架构建议确实能够提效,但在调试特定框架时往往需要人工二次验证。
相比之下,单先生对最新发布的Manus更有期待。“我对Manus更感兴趣,听说性能更强大,看了一些视频分享,感觉它不是‘助手’,更像是‘大脑’,但是目前官方处于内测阶段,还没真实使用过,很想试试看。”
由于工作调动,来自丹东的虹霓从事起文字材料撰写工作,体验过DS、豆包、Kimi等几大“网红”产品后,她认为豆包用起来更称心。“平时我比较爱用网页版的软件,豆包写材料比DS更快,而且不得不承认AI确实很有文采。”虹霓分享着自己的使用感受。
记者在大量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从事文字相关工作的用户都与虹霓一样,偏爱用豆包进行辅助创作。一方面,豆包的设计更符合当下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满足人们即开即用的使用需求,而DS的回答总是显得“文绉绉”的,更适合提供专业领域的深度服务;另一方面,豆包与人们能以“闲聊”的方式轻松完成对话,并且情绪价值到位、响应快,反观DS,使用者需要尽可能给出详细的指令,才能得到相对确切的答案。
答疑解惑型:
生活中的专属顾问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DS更像是一个进阶版的百度。”正在沈阳上大学的王云泽经常使用DS,无论是平时查天气、做攻略,还是学习时查专业名词、找论文,他将此前习惯在百度引擎上搜索的内容改用DS进行提问。“不同的是,百度大多数时候提供的都是链接,需要我们去翻找答案,而DS能直接给出详细的回答,像开了游戏外挂一样,从这点看,DS真的很强大。”王云泽说。
年轻人用上了新事物,老年人也跃跃欲试。沈阳60岁的退休女工张雅芳最近研究起DS,儿子告诉她,“有问题都可以问这个小鲸鱼。”张雅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了小鲸鱼并输入:“我想做锅包肉,家里只有俩土豆半棵白菜,咋整?”3秒后,屏幕上蹦出了“素锅包肉”字样,然后不断蹦出文字,既包括烹饪流程,也指出了烹饪要点。
最让张雅芳得意的是上个月陪老伴儿去医院。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箭头看得人眼晕,护士台前排起了长长的咨询队伍。她躲到走廊角落,把报告单拍照传给DS,两分钟后收到了详细解读。如今,张雅芳已是社区老年大学里的“技术顾问”,能教同桌用AI写金婚致辞,还能帮楼上的邻居把泛黄的老照片修复成会眨眼的动态图。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普通用户会利用AI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像是成年人的“十万个为什么”顾问。从“螃蟹和柿子可以一起吃吗”到“女生独立安装电灯泡的步骤”……面对用户抛出的各类生活问题,DS总能给出一份解决方案。
辅助决策型:
理性筹划未来
在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中,有一类人被定义为感受类型人格(P人),这类群体崇尚随机应变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P人来说,作规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DS等AI工具的出现,缓解了这类人群的苦恼。
毕嘉成是大连某发电厂集控运行中心的值班工作人员,长期作息不规律导致他身体开始发胖,于是下定决心健身锻炼。作为P人的他将自己的苦恼向DS倾诉,转眼间,DS就为他量身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精确到了每天的几时几分。
严格执行了两天后,毕嘉成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份作息表非常详细,但它给我设定的补觉时间特别碎,导致我工作期间很困乏,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于是,毕嘉成对着这份计划表删删减减,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虽为软件,但人们在使用中不难发现DS蛮有“人味”。正处于异地恋情中的鱼仔,就被DS的回答温暖到了。她如此评价:“我愿称之为我的一位充满智慧的忘年交。”
鱼仔向DS提问:感觉异地恋坚持不下去了,该如何处理这段感情?DS向她认真解释异地恋的利与弊,并希望补充双方关于未来规划、结束异地计划、双方共同目标等内容。最终给出设立1至2个月考察期的建议。
鱼仔说:“我感觉它回答得超有道理,句句戳中我,不是一竿子打死,而是很辩证地帮我分析。看过之后我觉得没那么痛苦了,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当然,DS并不完美,也有自己的缺点。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用户都向记者反馈了同一个“槽点”:经常掉线,尤其是在连续向它提问的时候。此外,一些用户还反馈,DS有时会采用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出现AI幻觉,不可盲目采用。
中国电信大连分公司智算团队解决方案工程师赵戈对此解释,由于互联网信息有真有假,而鉴别真伪能力是DS的短板,联网搜索时会“默认”信息都是真的,有时还会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这叫AI幻觉。因此在咨询或要作人生重大决定时,DS的信息参考意义更大,真正作决定的还是自己,“可以把它当AI牛马,不要完全按照DS的结论轻易作决定”。
有人说DS的出现一劳永逸,可以解放大脑,把活都给它干;也有的人认为,AI会夺走自己的饭碗,甚至出现AI焦虑。实际上,就像是望远镜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而非取代天文学家一样,AI正成为人类探索知识边疆的新罗盘。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在采访中表示,人们使用AI,是要在AI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创造,而不是盲从和不加分析地使用。AI提效,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但也应该认识到,在使用AI之前,我们要掌握基本的资料查阅和思考能力,要让AI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人类完全依赖AI。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