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来活水育春苗
本报记者 唐佳丽
连日“倒春寒”,鞍山海城市中小镇齐沙村村民周百洪往大棚跑的次数有点多。
“棚里清明前播下的水稻种子,现在正出苗,娇贵得很。”蹲在育苗盘边,看着薄膜下的绿色隐约透出,种了20多年水稻的周百洪“稀罕”得不得了。
“老周看着比过年时还高兴”,张忱在一旁开起了玩笑。张忱是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鞍山服务中心副主任,今天和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海城支行信贷部经理李洪昊来村里调研。此前,他们都到周百洪家做过资质调查,对老周挺了解。
“过年那会儿愁啊,买农资钱不凑手,多亏你们帮忙做担保,贷款下的也及时。”周百洪今年59岁,是村里的老种植户。去年受降雨影响,他家的600亩水稻全部减收,“本儿都没回来”,这直接导致了今年春耕资金出现不足。虽然他向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海城支行申请了贷款,可“家底不实,没啥抵押物,一直担心批不下来”。
像老周一样,我省相当一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在购买种子、化肥、农机时“差钱”,要靠银行贷款获取流动资金。但由于农业项目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优质抵押物,金融机构往往对放贷持谨慎态度。
“这时候,‘银担’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就起作用了。”李洪昊接过话头。
接到老周的申请,李明昊和信贷员很快来到村里了解情况,并将老周的相关资料推转到省农担公司。在海城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大力协调下,张忱带领团队对老周的持续经营情况、种植规模、资金需求等进行多轮专业风险评估,为贷款申请进行担保。
“手续都是在手机上办的,手印都没按。”3月21日,老周在手机上看到信息提示——农商行海城支行涉农创业贴息贷款30万元到账。期限两年,贷款利率3.6%,其中财政贴息1.8%,农户负担利率1.8%。
买种子、化肥,雇人工……3月30日,播下稻种的育苗盘在老周家10个育苗大棚中正式“落户”。
“再过十来天,苗出齐了,就可以移到那边的大田里。”走出育苗棚,周百洪手指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新闻链接
去年,我省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业经营主体春耕备耕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省农担公司将年担保费率统一降至0.5%,支持向春耕备耕相关产业投放贷款担保30.9亿元,为11635户粮食种植户提供担保服务,筑牢我省全年农业丰收根基。仅在鞍山,省农担公司办理的涉农创业贷款担保项目就达1710笔,金额合计3.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7.43%。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