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实现文学梦有点儿难
□王 彤
自ChatGPT问世以来,大模型持续刷新人们对AI能力的认知。当我们不再用风格去划分文学的样式,转而用技术去强调文学的特点时,新的文学样式产生了。AI作为一种技术,以其对人智能的模拟成为当下技术界的突破性存在,其在文学领域的开疆拓土,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可以设想,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可以用AI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不过,我们还是强调文学始终是“人”的文学。
优秀的AI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准的创作指令。AI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海量文本数据,掌握作品的写作风格,并将其用于作品生成中,对语言的组织和使用也如出一辙。它的优势在于依托巨大而丰富的网络文学数据库,集各家所长。但对AI而言,执行指令是铁律,而非灵感,清晰、明确的指令下,AI才会生成好的答案。对于AI文学来说,它需要一个具有主体性判断力、具备文学素养、有一定审美欣赏水平的人给出指令,并在不断地训练、提问、引导、帮助其校正偏差之后,才有可能生成出一部好的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但这样的文学作品是否有情感,是否有温度,是否能拨动读者的心弦?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很不乐观。
文学始终是人的表达,好的AI文学应该是人机协同,以人为本的创作,而文学的价值恰恰是不在于“像人”,而在于“是人”,个体的情感、记忆、欲望、困惑皆源自人的个体体验,会带着感人肺腑的温度,甚至是切肤之痛的烙印。AI 基于指令的生成只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过程,对人观感与体验的模拟也难有创意,遑论对社会镜像般的揭示与深刻描摹了。人可以让AI模仿生成一些一般意义的描写,但如果要真正地触动心灵,仍然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