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一周内,习近平两次谈人工智能

中新网4月30日电 题:一周内,习近平两次谈人工智能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强调,“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
这是一周内,总书记第二次公开谈及人工智能。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推动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总书记近期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意涵深远。
——正视差距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首位,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中国大模型更是引发国际热议。
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他强调,“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
具体怎么做?总书记指出——
“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
方向上布局,路径上落子。
——培养人才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此次在上海“模速空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参加沙龙的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
面对这些年轻人,总书记说“寄希望于你们”。
推动人工智能长远发展,离不开一批高层次人才支撑。如何培养更多人工智能人才?在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制度保障到人才培育体系,既着眼当下需求,也为未来积蓄力量。
——突出应用
此次在上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有一项特别的安排。他走进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详细了解产品功能和市场行情,还饶有兴致地戴上智能眼镜亲身体验。
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
早在2018年,总书记就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
在近期这两次讲话中,总书记强调“突出应用导向”“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理念,贯穿其中。
新技术的应用,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话语背后,是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判断。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总书记此次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抢抓机遇”。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邵萌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