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历史当中
谭硕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记者探访了留存于辽沈大地的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辽河岸边村头的古塔,县城里的寺院,田间地头上的古城墙,等等。文字历史变成了具象的画面,每一次的探寻都会带来惊喜、收获。
一些历史记忆代代传承,影响至今。距离沙锅屯洞穴遗址约6.1公里有一处村庄,67岁的郭恩普和63岁的李素玉夫妇一直生活在此。
一亩半的院子里,有一座用石头垒砌的院墙和四间囤顶房屋。“这是1979年秋天建的,用了三四辈人攒的石头。”郭恩普指着房子和院墙说。在当地,人们建房子总会到河道里捡石头。这些石头大多是从山上滚下来后,被河流冲刷形成河石,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质地坚硬,家家户户几乎都用这种石头垒墙砌房,在当地人看来,本该如此。
石头架构的石器时代亦是如此。100公里外牛河梁遗址的平台,四边用石头砌成,积石冢也用石头垒成。人类建造居所或其他空间时,特别是在古代,因地制宜地就地取材是传统,也是最便捷的选择。
一些人的人生与不可移动文物交织在一起。采访中,我们认识了花费多年时间修复一座古塔的考古人、爬山越岭定位各处遗址位置的文保工作者、用一篇篇文章保留下家乡古迹历史的作家……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人生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更多的看不见深深影响着我们看见的风景。虽然许多历史遗址早已湮没,或只留下一个标明其名称的石碑。但当你行走在大地之上,总会让你不自觉地想起,这里曾经留下的人类足迹,以及蕴藏其中并延续至今的文化,从心底生发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不妨选择一个休息日,约上三五好友,踏访附近的历史遗迹遗址,也是一次不错的历史之旅。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