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提前“说明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一项政策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出台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误读满天飞,好好的惠民措施,愣是被以讹传讹变了味儿,搞得很多人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这里面固然有“充明白”的瞎解读,也有蹭流量的跟风跑,但不可否认,政策不能第一时间解读到位才是造成误读的主因。
政策的意旨,制定者最清楚。但对普通人来说,即便是最常见的政策知识点,也可能成为认知上的“拦路虎”。毕竟,普通大众不是专家,不可能掌握每一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就像医生给患者开药方,满纸化学名词,抓药的能看明白,患者却是一头雾水。出台一项政策,若不能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做好解读,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一旦群众理解不透,误读就有了空间。不管是有意的曲解,还是无意的误解,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认知混乱。
网络时代,如果做不到先声夺人,就容易被断章取义甚至偷换概念,形成误导,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前就做好预判,在发布时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拆解条文,用大白话把群众可能存疑的地方讲清说透,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读。而消除误读不仅要费“二遍事”,还可能因先入为主而“费力不讨好”,进而影响政策有效生效。只有不怕麻烦,才能省去更多麻烦!
让政策“出发点”直达为民“落脚点”,政策制定者不妨多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替群众多问几个“为什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疑释惑,把群众心中的“问号”一个个拉直。
要做到这一点,政策制定者不仅要吃透“文本”,更要吃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道群众真正想要什么,只有这样,政策解读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滴灌”。毕竟,制定完政策还只是第一步,让政策真正走近群众、更好发挥功效才是真格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很多工作,只要我们多想一点、多干一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责编:姚晟琦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拾光纪·“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