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李舒婷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丰富内涵,人民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文化建设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成果。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借鉴和吸收,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厚植了文化土壤。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汲取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文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追求,也是百余年文化建设实践中的坚守。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核心内涵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就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大问题。推进文化建设,最终要体现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上。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一切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坚持倾听人民之需、回答人民之问,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事业中,人民是中坚力量,人民是不竭源泉,人民是前进动力。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一切文化创造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因此文化发展成果应归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民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主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健全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化事业管理,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于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等要求也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新时代文化建设推进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成效的最终评判者。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把文化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高品质、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就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多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最终实现文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使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思想共识,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社会效益优先。要优化文化发展生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构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完善各项文化扶持政策,推动文化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事业、掌握新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拾光纪·“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