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吴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这为推进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辽宁作为科教大省,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充分认识加快科技人才自主培养的现实需要。人才自主培养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和民族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能够大幅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构、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背景下,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制造业集群,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领域积淀深厚,通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建立自主可控的人才供给体系,不仅能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的持续性,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且能够促进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激活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发展优势。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
科学把握科技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方向。锚定重点领域培育紧缺人才。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密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的表层对接,向技术共研、资源共享的深层次协同转型。通过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实体化平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生产流程与技术迭代。充分发挥我省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循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全面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方面,将技术成果转化效益、企业服务实效纳入职称评审与绩效考核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资历的僵化导向,引入同行评议机制,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科研领军人才等构成的多元化评审团队,确保评价的专业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全面激发科技人才成长潜能。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运用优惠政策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制定覆盖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的专项政策,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支持和引导高校依托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深化多部门政策协同,聚焦产业需求优化驻企服务,强化政策与人才培养衔接,形成政策精准落地、人才深度赋能、产业创新升级的良性循环。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风投机构、创业园区、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完善校校、校地、校所、校企等长期共建模式,支持实训基地升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文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5lslybwzzkt-146)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拾光纪·“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