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家园这段历史 他们会一直讲下去


永陵南城址如今已变为耕地。

十分善谈的何秀云在自家地头为记者讲述这座城址的历史。

导游员孙微(右)在讲解当地历史,她还是赫图阿拉城守城人的后代。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核心提示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是满族和清朝的发祥地,这里还有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永陵南城址,是距今近两千年的汉代玄菟郡郡治所在。一处地点,在历史长河中分占两处重要时间节点,这在我省并不常见。为了将横跨千年的永陵镇历史文化延绵下去,如今,不论是普通农民还是专业导游员,他们都在尽己之力讲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壹 隐藏在田地里的汉代城址
永陵南城址,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部,因地理方位而获名。
虽然城址距离永陵镇中心并不算远,但找寻“永陵南”的过程并不容易。
一则,永陵镇隐藏有多条历史线索,稍不留神,就易错过“永陵南”。
永陵镇是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后金奠基者努尔哈赤的出生地、后金政权的诞生地,还是他的祖陵所在地,这里历史遗址丰富,形式多样。比如“觉尔察城”——这个努尔哈赤爷爷的兄长的城寨,就距“永陵南”不远。
二则,作为城址的“永陵南”距今近两千年,时间之手几乎无情地抹平了这里的一切。城址隐藏在一大片旱田与水田交织的耕地中,若不是一路上不断有人指引,这处毫不起眼的遗址极容易被错过。
从空中俯瞰永陵南城址,它居于苏子河与支流二道河子夹角的一大片平坦土地上。如果将视野升高,你就会发现,这些平缓的河流与广阔的农田,也不过是嵌在辽东丘陵之中的一个小点而已。
盛夏的永陵镇,万物竞发,草茂林密。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行走在找寻“永陵南”的农田里,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田埂是唯一通道。小心翼翼地走过,仿佛走过一个个独木桥。农田紧邻河道,河水充沛。此情此景不禁让记者心生疑惑——水量如此丰沛,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原来的水田改为旱田,种植作物由水稻改为玉米?
一名农民在为记者指路的同时解释了其中的缘由:“种水田太费事,还是旱田省事。”此时,正路过一小块水田,秧苗茁壮成长。“这些水稻是我自己家吃的,不外卖。”他补充道。
不远处,记者偶遇今年74岁的何秀云,她是坚持种植水稻的少数农户之一。她包裹着头巾,一个人孤单单地在炎炎烈日下躬身补种水稻秧苗。
何秀云十分善谈,从永陵南城址的发现到20年前考古人员对这处遗址的发掘,再到她和老伴儿勤劳耕作的一生,话题不断,滔滔不绝。
终于,何秀云停下话茬,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略微凸起的土包,说:“那就是‘老城’城址。”她又解释说,当地人都称“永陵南城址”为“老城”。虽然何秀云的农田与“老城”距离很近,但二者分属两个不同的村子。
永陵南城址没有正式考古发掘前,当地村民就经常在附近的田地里发现破碎的陶片和瓦片。何秀云说:“还有人在附近挖出过陶罐,但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贰 唠起历史来没完没了的庄稼人
在何秀云眼中,尽管出土的文物不值钱,但“老城”城址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证明永陵镇的历史悠久。“这说明这块地是风水宝地,要不他们(指古代人)咋会在这儿住,对不?”何秀云讲完后,反问记者。
几年前,何秀云和丈夫承包了几百亩的农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从那里到那里,都是我们家的地。”湛蓝的天空下,何秀云抬起手比画,手指头迅速向另一端画去,最终停在了永陵南城址附近。“这片地都是我们家的,一直到‘老城’那,老大一片地方了。”她又强调一遍。
此时,微风荡漾,水波中夹杂着耀眼的点点阳光,照亮了何秀云黝黑的面庞。
何秀云经常在地里劳作,每年都会遇上几拨探访“老城”的外地人,她会热心指路,顺便闲唠几句。关于“老城”历史的来龙去脉,何秀云说不出太多,但她愿意分享自己知道的“历史”。
比如,当年发掘时,考古工作者就住在一户农家,前后有5年的时间;考古结束不久,“老城”城址就立上石碑,周围不允许建设。再比如,“老城”附近的几个村子,除了生活着满族人外,还有不少朝鲜族人。正是何秀云这句不经意的话,解开了记者对永陵镇上狗肉馆较多的疑问。
作为一名农民,何秀云并不懂什么是文化传承,但她却通过自己的言行,将一代代当地农民的勤劳、爽快等精神品格传承下来;同时,她不经意的闲聊,如导游一般,将近两千年前的历史粗线条地讲给更多人听。
农民眼中“不值钱”的永陵南城址,在李新全的眼里却十分有价值。考古发掘结束后,这处城址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证明了李新全当初的判断。
李新全是资深考古专家,曾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退休前,他长期从事边疆考古发掘研究。永陵南城址考古发掘就是他带队完成的。
永陵南城址贯穿青铜时代至辽金等多个历史时期。西汉时,开始筑城;东汉末年至“三燕”时期,整个城址的建设与发展步入高潮;辽金时期,这里虽然已经衰落,但仍有人居住,只不过已没有了城址。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辽东地区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其中,玄菟郡面积最大。玄菟郡的第一个郡治治所在辽宁的东南方向。20多年后,郡治治所迁到了新宾的永陵南城址。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在永陵南城址经营了近200年后,玄菟郡郡治迁至今天的沈阳市和抚顺市之间,即上伯官古城遗址。
叁 故事讲得津津有味的守城人后代
永陵南城址持续了200余年的昌盛,如今早已繁华不再。残留下来的,只剩高于地面的一个较大土坡。
相较于汉代永陵南城址的默默无闻,几公里外,同处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城则声名远播。
和耕作农田的何秀云一样,在赫图阿拉城里工作的讲解员孙微也是性格爽朗、快言快语之人。
作为最早一批导游员,孙微从努尔哈赤出生地的茅草屋,讲到努尔哈赤办公的大政殿,再讲到城中深掘的一口老井,她会将隐藏在城中一砖一瓦里的故事细致地讲给游客听。清晰的表达、动人的故事、对历史细节的精彩解读,孙微声情并茂、环环相扣的讲述赢得一拨又一拨观众的点赞好评。
出人意料的是,孙微既是导游,也是赫图阿拉城守城人的后代。
当年,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至辽阳,随后又迁至沈阳,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生地,安排专人守城。包括孙微在内的很多当地人都是当年守城人的后代。
因为有了这重身份,孙微在讲解中会注入更多情感,她将自己的远祖对这座城的忠诚与热爱融在了每一个字句里。她说:“我们赫图阿拉城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我愿意永远讲下去,将这些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采访即将结束,站在赫图阿拉城入口,记者给孙微拍下了一张工作照。照片里,孙微眼中闪露出光芒,如点点星光,映照着身后古朴的赫图阿拉城。
新宾满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贺明告诉记者,永陵镇是新宾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乡镇,这里既有文化资源,也有生态资源。双重资源赋予了永陵镇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这里生活着一群对家乡历史真心热爱、真情传播的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贺明说。
资料库
永陵南城址
地址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部
年代 青铜时代、汉、“三燕”、辽金等多个历史时期
文物 铜钱、兵器、铁器、瓦等
价值 西汉时期玄莬郡北迁后的第二个治所,为研究汉代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提供重要资料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