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与抗战 | 接过为历史作证的接力棒
本报记者 黄岩
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可在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的展柜中,几块从死难同胞遗骸中挖出的月饼却像焦炭一样乌黑,把参观者的思绪拉回到93年前发生的惨案。
“惨案发生在1932年9月16日,中秋节后第二天。”记者跟随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馆长盖岚岚走进惨案遗址,只见80米长、5米宽的空间里,死难同胞的遗骸层层叠叠,让人呼吸都变得沉重。那个中秋夜,一支抗日义勇军突袭了平顶山村附近被日军控制的煤矿,丧心病狂的侵略者竟将怒火倾泻在村民身上。转天中午,日军包围村庄,把男女老少一路驱至山脚下……暴行持续了三个多小时,3000多名无辜同胞倒在血泊中。从此,平顶山村再无中秋的欢声。
平顶山惨案遗址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日本侵华大屠杀的现场,成为一道抹不掉的伤疤,但不屈的生命决不会向侵略者的暴虐低头。当日,新婚不久的矿工妻子李佩珍中了两枪、挨了一刀,她从十几个亲人的尸堆里爬了出来,顽强地活了下去。“活着,就要为历史作证!”作为平顶山惨案的亲历者,李佩珍老人用亲身经历指证侵略者不容抵赖的暴行,直至2005年离世。
纪念馆档案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50余人,他们几乎终生被痛苦与噩梦缠绕,但始终坚定地控诉暴行。方素荣、杨宝山、莫德胜3位老人从1996年开始状告日本政府,跨国诉讼持续了10年。盖岚岚说:“最后日本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和‘国家无答责’驳回,但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承认了平顶山惨案是日方所为,意义同样重大。”2017年,最后一位亲历者杨玉芬老人去世,生前,她每次讲述完当年遭遇都要大病一场,却从未拒绝过任何一次请求。在纪念馆的展厅里,大屠杀幸存者的大幅照片挂在墙上,他们含着泪光的眼中透出不肯弯折的坚强,那是对逝者的牵挂,更是对真相的坚守。
这片承载着苦难的土地,如今成了厚重的教科书。刘传利是惨案幸存者杨宝山的女婿,他说,老人都不在了,作为后人,我们要接过为历史作证的接力棒。盖岚岚告诉记者,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次,人们在遗骸坑前驻足垂首,在陈列月饼、长命锁的展柜前红了眼眶。缅怀厅里,敬献的鲜花常年如新,还有日本参观者带来的千纸鹤,旁边感言卡上写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永远和平”。
夏日里的平顶山,草木葱茏,松涛阵阵。高高的纪念碑矗立,成为记忆的坐标,这里是每年社会各界隆重举行公祭仪式的地方,那些苦难和血泪,从不曾被忘却,更不能被忘却。
责编:王世海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